《知音有約》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觀後短評

影展 影評 美加

有的時候我們會慚愧地覺得我們不值得一件好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看完《知音有約》後,就是這種感覺。湯姆漢克斯飾演美國傳奇電視兒童節目主持人佛瑞德羅傑斯(Fred Rogers),但他其實不是主角。主角是一名被上級指派採訪羅傑斯的雜誌記者(由《美國諜夢》Matthew Rhys 精湛飾演),透過兩人的訪談和日常相處,不只帶美國老一輩的觀眾回憶童年、進入那個啟發無數兒童的電視節目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的幕後拍攝現場,也刻畫出一個普世性的人性寫照。比起常見的傳記電影,高明許多。

Continue Reading

《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 in Hollywood:自溺但又浪漫到不行的療慾擁抱

影評 美加

塔倫提諾好自溺,套句導演朋友的話,就是「一個你不熟的親戚阿伯,硬拉著你觀看他年輕的照片」,遙憶當年勇。只顧著把自己拍電影的癮跟痴跟未來可能不會再有機會的,全部一股腦塞進這部電影,角色線拋諸腦後。精心打造一個主題樂園,興奮地把你帶來,然後就拋下你不管。

Continue Reading

《出走巴黎》Synonyms:家與國只是近義,但終究並非相同

影評 歐洲

有些電影不是那麼平易近人,卻潛藏著呼之欲出的警世寓言;不畏高冷姿態,用自己獨特且不妥協的敘事方式讓人隱生敬畏。今年二月甫在柏林影展獲得最高榮譽金熊獎,由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所執導的《出走巴黎》(Synonyms),就是這麼一部電影。它以一個以色列士兵試圖逃避自身過去、重新融入巴黎開展新生活的故事,隱喻著更宏大的身份認同矛盾和舉世皆然的文化與階級隔閡。

Continue Reading

《寄生上流》Parasite:如夢幻泡影的階級革命

影評 日韓

(本文同步刊載於《關鍵評論網》—【焦點院線】《寄生上流》:奉俊昊揭示了最恐怖的怪獸,正是人類自己) 「錢就跟熨斗一樣,可以把一切的問題抹平。」過去從不吝在作品中點綴著社會評論的南韓導演奉俊昊,這次將鏡頭的砲口轉向了貧富差距,透過一部驚悚滿點的黑色喜劇,揭示了最恐怖的怪獸,正是人類自己。《寄生上流》不負影迷眾望,整體節奏行雲流水、氣氛塑造到位;既是尖銳的社會寫實,亦是警世寓言,幕後的技術水準更是一覽無遺。

Continue Reading

《玩具總動員4》Toy Story 4:飛向宇宙,在浩瀚無垠中找到自己

影評 美加

自從 1995 年《玩具總動員》一鳴驚人地問世,皮克斯動畫的招牌系列第四度強勢回歸,再度證明他們是動畫電影界的第一把交椅,也完美展示了他們透過非人類物品傳遞出最深刻人情的功力。《玩具總動員4》是你始料未及的優秀續作,他充滿真心、童趣、歡樂冒險,不急於說教,卻又在片刻與片刻之間流露出豐富的睿智。

Continue Reading

《我們為什麼溜滑板》Minding the Gap:生命之路顛簸難行,請留心腳下間隙

影評 紀錄 美加

三名年輕小伙子,在近乎無車的寧靜街道上,如滑翔般地在滑板上穿梭伊利諾州的羅克福德(Rockford)小鎮。鏡頭平順地帶著觀眾凌空、奔騰、行雲流水般滑進大街小巷。然而,這遠遠不僅只是一部關於滑板少年的故事。整部紀錄片從滑板作始,進而滑出了三名主角的成長故事、滑出人生百態的成長感嘆、也滑出階級、種族、家庭暴力等美國當代社會觀察。不管是議題面、情感面,或執行面,這部紀錄片都無懈可擊,而且它是足以影響人生的電影。帶著至誠與謙遜、不裝腔作勢、卻在深處撼動人心,真是一塊瑰寶!

Continue Reading

《赤手登峰》Free Solo: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生存態度

影評 紀錄 美加

Free solo ―― 無繩獨攀,也就是不帶任何裝備、不靠任何外力輔助、沒有降落傘等防護措施,獨自一人垂直爬上陡峭高聳的岩壁。靠的是四肢與石壁的摩擦力、靠的是經年累月的精密計算,以及過人的膽量和意志力。Alex Honnold,一位以露營車為家的抱石浪人,在 2017 年,成功地以這樣的方式,爬上了名聞遐邇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高達 914 公尺的「酋長岩」。兩座一〇一大樓的高度,靠一己之力,只花了他不到四小時。《赤手登峰》就是一部紀錄這不可能的任務的震撼紀錄片。

Continue Reading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致我們終將逝去的英雄

影評 美加

從 2008 的《鋼鐵人》開始,21 部漫威電影的神話終於全部匯集到了 11 年後的今日。作為一部史上期待度最高的電影之一,《終局之戰》完全沒有令人失望,它是漫威影迷們所有願望的實現、它是比我們想像中更好的送行驪歌、它是電影史上難得一見的史詩級安可謝幕、是我們這輩的青春共同記憶。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