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solo ―― 無繩獨攀,也就是不帶任何裝備、不靠任何外力輔助、沒有降落傘等防護措施,獨自一人垂直爬上陡峭高聳的岩壁。靠的是四肢與石壁的摩擦力、靠的是經年累月的精密計算,以及過人的膽量和意志力。Alex Honnold,一位以露營車為家的抱石浪人,在 2017 年,成功地以這樣的方式,爬上了名聞遐邇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高達 914 公尺的「酋長岩」。兩座一〇一大樓的高度,靠一己之力,只花了他不到四小時。《赤手登峰》就是一部紀錄這不可能的任務的震撼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的刺激與精彩程度,絕對足以媲美任何一部動作驚悚電影,在攀爬過程中的每分每秒,都讓人屏息以待。而其中浩瀚和壯闊的畫面,令人心生敬畏,仰之彌高的花崗岩壁也顯出人類的渺小。這部片紀錄從前段的鋪陳醞釀,直到最後的情緒釋放,透過精準的剪輯節奏,紀錄下人類體能極限的珍貴時刻,也對著觀眾叩問:在你生命當中,又有什麼是另你怦然心動、願意一生懸命、全力以赴燃燒自己的事物呢?就如同主角 Alex 在訪談中談到:生活當然可以過得安逸又舒服,但安逸與舒適不會帶來給世界任何好處。攀爬只是他展現活著的方式,而我們活著的方式又是以什麼方式展現?
電影花了不少篇幅紀錄 Alex 在準備此項任務前後幾年時間當中的心境調適、體能變化和人際關係的背景。導演夫婦 Jimmy Chin 和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因為自身的戶外運動圈子而結識了 Alex ,當初決定開始跟拍時,根本尚未確定何時要爬、到底要如何攀爬等等。因此,幾年下來的豐富側記素材,也透過精密的剪輯,拼湊出一幅完整的人物肖像。從主角的原生家庭、親友互動、大腦生理,到平常的日常生活以及到各地演講的片段等,我們逐漸可以抹去一些「玩命就是不負責任」的先入為主,並試圖同理他「攀岩即是生活」的人生理念。另外,導演們也補上了攀岩近代史的背景知識,不僅向過去命喪谷底的攀岩先鋒們致敬,也讓觀眾們更清楚這樣挑戰的代價有多大。以至於到了最後半小時實際的攀爬畫面時,前面的種種都匯聚成了殷切的期盼,和酸甜的欣慰。
然而,這並不是一部造神的電影,也並不只是一部人類體能成就的影像紀錄。事實上,我們在當中越加認識主角時,越可以看出他的個性當中仍有明顯的盲點和缺陷。特別是他面對女友 Sanni 的自我和冷漠,以及對於他人同情的事不關己,都是在鏡頭下一覽無遺的。Alex 是有點木訥寡言、不太會展露情緒的人,看得出有一點自閉光譜的傾向,卻因為在拍攝的這幾年間,遇到了 Sanni ,而開始出現掙扎。這樣的掙扎並不是來自於他本身對於死亡的恐懼、或是對於可能失敗的緊張,而是他逐漸用理性學習的方式,去衡量追求他一生的意義所在,與顧念所愛之人的心情,兩者之間拿捏的分寸。
登得了山峰,卻不一定跨越得了人與人之間的鴻溝。在成功登頂後,Alex 第一件事是拿起了手機小心翼翼地撥給了女友 Sanni,生硬卻堅定地說出:「我珍惜你」(I appreciate you)。那一刻 Alex 的心境成長,恐怕已經比登上酋長岩還要更加偉大了。這些年來 Alex 的心境變化,或許比他攀上懸崖頂端,更加感動人心。褪下英雄的光環,他也是一個還在學習如何與他人取得最適距離、如何在鎂光燈之下依然繼續生活的凡夫俗子。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也大大探討了記錄者與被攝者之間的倫理問題、紀錄片工作者所需要做好的心理準備。例如:攝影師們能不能夠承擔起要在拍攝的當下,可能要親眼見到好友墜落谷底,而若發生慘事,影片又當如何執行下去。以及透過主動涉入拍攝一起計畫發生的事件,「拍攝」就成了影響「被攝」的一個變項,點出了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在紀錄片創作中形成有趣的反思。當然,也不用提以技術層面來說,到底要如何在最後攀爬的階段,以攝影機不入鏡的取鏡手法來呈現最親密的影像紀實有多麼困難。這些種種的層面,都讓這起攀登事件更顯得了不起,也完全值得拿下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就我而言,這部片其實是一部動人的愛情電影。對於攀岩的愛、對於大自然的愛、對於生命的愛、對親密之人的愛,都在在展現於當中。對於人生,我們有多少人能夠像 Alex 一樣完全浸淫其中,並感受生命的震撼渲染?或許這部片對於你我都能點燃這樣一絲的生命火花。即或不然,當中的壯麗山水和傲人英姿,也足以令人嘆為觀止了。畢竟人若無法勝天,那這也肯定是最接近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