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當我們的解密方式跟他人不同時,世界就成了亂碼

影評 歐洲

《模仿遊戲》的片名取自電腦科學之父--艾倫圖靈提出探討人工智慧的其中一項測驗。在測驗中,人們必須試圖判斷文字對談的對象是真人還是機器,五十年後的今天,還尚未有電腦成功騙過人類。是什麼讓人類在傳遞訊息上這麼與眾不同,而在人與人的互動上我們又是如何解開那些字裡行間的秘密;某種程度來說,人們從小就成了一位密碼學家,試著合理化世上的所然、解密他人話語中的言外之意。而當我們的解密方式跟他人不同時,世界就成了亂碼,我們也就永遠孤立。艾倫圖靈就是這麼一位與眾不同的人,儘管他是數學天才,但擁有社交互動障礙、及異於常模的性傾向的他,活在這個世上卻是這麼艱難。

Continue Reading

《親愛媽咪》Mommy:在愛中,我們都是遍體麟傷

影評 美加

一位奮力撐起家務的單親母親,一位有暴力傾向的過動症兒子史帝夫(主角),一位少話、擔任家庭教師的鄰居少婦,在同一個屋簷下燃起的情感之火,時而溫暖人心、時而失控燎原。在親子關係的情感糾葛之中,天使與惡魔為一體兩面,前一秒可以為了你不要命,下一秒卻要了你的命。這是一部以情緒為顯影劑的心理側寫電影,在張力不斷拉扯收放之下,塑造出一個幾近失控的雙極擺盪。

Continue Reading

《進擊的鼓手》Whiplash:現實中夢想的遙不可及

影評 美加

一位爵士鼓手Andrew(Miles Teller飾)進入美國頂尖的音樂學院,在那裡遇見了極為嚴厲,且常訴諸言語及肢體暴力督促學生的知名指揮老師Fletcher(J. K. Simmons飾),他必須在高壓的環境下突破自我,努力朝著偉大的音樂之夢前進,抑或是認知到自我的有限,以及現實中夢想的遙不可及。

Continue Reading

《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生命尚存,總有希望

影評 歐洲

《悲慘世界》飾演Marius的英國新生代Eddie Redmayne,這次挑起飾演傳奇人物史蒂芬霍金的重任。本片為根據其霍金妻子--潔恩霍金的回憶錄所改編而成,著重在兩人的相遇相愛,以及史蒂芬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後的種種歷程。呼應《星際效應》(以及本獎季許多片子),本片一樣圍繞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史蒂芬霍金乃宇宙論和黑洞的權威),以及科學和超越科學之事。當科學數據告訴主角,他只剩下兩年的壽命可活,他卻勇敢不放棄希望,至今已活到72歲。電影結尾的一句話,是史蒂芬透過合成語音說出的:「不論命運看似有多糟,你依然可以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生命尚存,總有希望」,正是透過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理念。

Continue Reading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燃燒咆嘯、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影評 美加

知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本片中玩弄時間與空間的變異,把他最擅長的人性議題丟進時空漩渦中,透過未來世界的外太空作為畫布,去傳遞何為人的本質和愛的力量。本片奠基在量子物理權威Kip Thorne的諸多理論,以及愛因斯坦的廣義、狹義相對論,所以與其說是「科幻片」,不如說是「科學片」,而藉此達到的真實感,也讓人得以正視背後真正想要探討的深層意涵,而不只是當作一般動畫爽片一樣看完不著痕跡。

Continue Reading

《年少時代》Boyhood:嘆為觀止的人生禮讚

影評 美加

由《愛在巴黎日落前》系列導演Richard Linklater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找了一群演員,紀錄下了一個男孩從五歲到十八歲的人生風景。它並不是紀錄片,片中發生的事情是虛構的,角色之間的的關係和對白也是事先擬好稿的,但是看起來卻好真實、好親密。原本我以為,這類片型大概就是講些成長過程中,流水帳式的瑣事,沒想到這一句句的平凡碎嘴、一幕幕的熟悉場景,卻可以交疊牽絆出如此複雜、動人的人際情感和生命體悟。到最後半小時,霎那間毛頭小孩已滿臉蓄鬍,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情緒,好像花了一輩子看著這群人成長,連一個畢業典禮派對都讓我快要潰堤,內心實在百感交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