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記錄台北電影節所觀賞的電影短評。此篇包含:《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邊境幻夢》、《我們與愛的距離》、《大地蜜語》、《#看似平凡的故事》與《過春天》的簡短心得雜感。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mn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2010)
★★★★
這是那種打破你對電影觀賞與影像敘事既定概念的那種片子,完全說不上他是好是壞,但是卻魅力無窮。阿比查邦的片子原本就不期待完全理解、保持全程清醒,但這部片當中的角色跟故事卻意外的具體與簡單,只不過到後半段各種前世今生的輪迴穿插,已讓人分不清自己是在夢境裡還是超現實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但或許那又是一種讓人完全放鬆、有安全感地迷失的所在,在搖曳的微光中臥躺在寧靜的涼亭上,我彷彿也感受到了空氣當中的潮濕。
《邊境幻夢》Manta Ray
★★★★
導演的長片處女作,卻完全不顯生澀,不管是使用手持特寫,或是緩慢推軌,都讓人覺得這部片大膽、沈穩、胸有成竹。故事中的一角失語,使得大部分的片子是沒有對白的,但是卻透過角色的肢體和畫面的豐富完全補足。攝影美不勝收,令人直起雞皮疙瘩,但又不過度自溺(除了一幕聖誕燈的畫面)。聲音設計更是起到極佳的效果,完全融合了主角的哼哼喉音、叢林的環境音以及配樂的隆隆低吟,成為了敘事的一大助力。知道這部片是獻給羅興雅人後,更顯餘韻,但若單純以一個談論歸屬與失根、存在的獨一性與可取替性,都是極佳的寓言。唯一要挑的毛病,大概是他的魔幻寫實森林意象和LED燈光隱喻並沒有設計得很好,導致偶爾會有一點故弄玄虛之感,另外主軸也跟片名「鬼蝠魟」的關連有些牽強。
《我們與愛的距離》House of Hummingbird
★★☆
一部試圖巧妙結合韓國近代史的青春成長故事,據說參考依據正是楊德昌的《一一》。然而,當中穿插的的韓國世界盃以及北韓領導驟逝的新聞片段,對於敘事一點關係都沒有,大可刪掉。整體從一個小女生的角度出發,散文式地談論成長過程中所必經的各種踉蹌與受傷,不管是課業的、手足的、家人的、同儕的,確實是有傳遞出那種徬徨青春躁動和嚮往在廣大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感觸。然而片子野心太大,每個都講就變得每個都沒講,也因此找不到收尾處,顯得片子拖沓太長。各個部分的加總,並沒有開出一朵更美麗的花。感覺電影對於自身定位也有些裹足不定,就如同劇中的女主角一般。
《大地蜜語》Honeyland
★★★☆
很難想像這是一部紀錄片,因為不管是他的鏡頭取角,或是敘事的起承轉合,都是非常有獨到眼光的精細安排。不管是機運也好、技巧也罷,它確實很厲害地透過一個簡單的故事,捕捉到一位馬其頓養蜂婦女的人生樣貌。骨子裡它其實是一部很美的母女故事,當然其他有關生態、自然、土地、世代的各種層面也都不言而喻。攝影也是極美,讓人想到《幸福的拉札洛》以及錫蘭的《野梨樹》,讓人看見地球一個被遺忘的角落有多麼地美、多麼生氣盎然。然而或許正是因為他介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導致我有點不太知道如何評價它。以紀錄片來說,我會覺得他的議題性弱了些、視角窄了些,也不夠聚焦,若以劇情片來說,則會覺得故事發展太簡單了,也因為在拍攝上,對角色一直是帶有距離的,讓人也很難完全在情感上進入角色之中。所以雖然推薦,但我覺得也許剪成一部 40~50 分鐘的記錄短片,會有更精粹的效果。
《看似平凡的故事》Mundane History(2009)
★★★★
泰國片怎麼都幾乎沒有雷?這部的慢步調完全對到我的頻率,整部片就像在緩緩呼吸一樣,在安靜的房子之中,隨著幾個簡單的角色的日常作息,朝夕與共。好喜歡這種給觀眾時間好好呼吸、好好安靜、好好沈澱自己的片。鳥鳴、蟋蟀、陣雨,就是這部片的語言。而看似平凡的故事,到後來卻也慢慢發展出亂感人的存在反思,以及對生命之美的詠歎。看完這部,好像比較沒那麼厭世了。
《過春天》The Crossing(兩岸影展)
★★★
偷渡一片兩岸影展的片,剛好這部片就在講一個往返於深圳與香港之間的走私客的故事。這是一部劇情先行的片,讓人想起《我不是藥神》,整體流暢、角色有趣,安定的鏡頭也依稀透露著獨到想法。但或許是受限於中國審查、或許是先天限制,導致在政治隱喻層面較為缺乏,這麼好發揮的題材就顯得可惜了。所以它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但應該可以更好。而中國少女的青春成長故事,其實不缺這部,去年的《嘉年華》就優秀的多。以導演第一部長片作品來說,已可圈可點,但期待她未來也許能夠在影像及敘事上,有更大膽的賭注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