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時而慘澹、時而孤獨、時而溫暖的生命經驗

影評 美加

如果這部片可以拿奧斯卡最佳影片,當年的《年少時代》沒有理由被《鳥人》擊敗。

《月光》是一部實驗感濃厚的重度藝術片,是那種感覺會在日舞影展某個小單元放映然後缺乏主流關注的片。真的很難想像今年美國影評竟然如此買帳,不禁讓人懷疑若同樣題材但角色改為白人,是否一樣會得到同樣的殊榮待遇。

過譽嗎?也許吧。或者是我缺乏相關的時空脈絡或角色背景而看不懂。透過男主角人生中三段時間剖面的切入,我們彷彿置身他的身旁,默默觀察他周遭所發生的事,但我們能做的也僅此而已。極其寫實而簡約的手法,配上那種有口難言的壓抑心境,使得觀眾再怎麼關注,都終究只能以旁觀者的角度,猜測、揣摩、試圖設身處地地去感受時而慘澹、時而孤獨、時而溫暖的生命經驗。也因為他是一個個人生區塊的直接寫照,所以故事無頭亦無尾,敘事就是敘事本身,主角就是劇本的唯一焦點。面對自我的懷疑、性向的困惑、人際的猜忌、情緒的矛盾,導演透過虛實模糊的鏡頭,以及藝術感濃厚的表現手法,去視覺化內心的衝突和成長記憶的奇幻迭替。攝影的美,確實是這部片最強的利器,然而過多的慢動作畫面和象徵元素的鏡頭和剪輯,也阻礙了更直接更赤裸的情感表露。

性向、成長、霸凌、毒品,早就有許多作品談論這些議題。《月光》並沒有提出什麼新的見解,甚至許多都只是擦過邊,因為這部片沒有想要「告訴」你什麼,也沒有要說什麼故事,而是很單純的邀請你認識這位男孩,認識這個人本身。所以到頭來其實真的就取決於你能不能被這位男孩的人生故事給吸引。但是,那種長久以來創傷導致的閉口不語和內心壓抑,也體現於本片艱澀帶有距離感的敘事和鏡頭語言中。總之,是部很獨特也頗具意義的片子,但恐怕不是適合所有人。我想,也許連導演當初都想不到,有一天這部片會被捧到這麼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