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當我們的解密方式跟他人不同時,世界就成了亂碼

影評 歐洲

《模仿遊戲》的片名取自電腦科學之父--艾倫圖靈提出探討人工智慧的其中一項測驗。在測驗中,人們必須試圖判斷文字對談的對象是真人還是機器,五十年後的今天,還尚未有電腦成功騙過人類。是什麼讓人類在傳遞訊息上這麼與眾不同,而在人與人的互動上我們又是如何解開那些字裡行間的秘密;某種程度來說,人們從小就成了一位密碼學家,試著合理化世上的所然、解密他人話語中的言外之意。而當我們的解密方式跟他人不同時,世界就成了亂碼,我們也就永遠孤立。艾倫圖靈就是這麼一位與眾不同的人,儘管他是數學天才,但擁有社交互動障礙、及異於常模的性傾向的他,活在這個世上卻是這麼艱難。

這是一部關於二戰期間,數學家圖靈如何解開德軍Enigma加密系統的電影。一如往常的時代電影(period film),它穩穩地把故事說完,也說得不差;導戲、演員群、攝影、服裝等美術設計都在水準之上,整體而言各個層面都很優秀,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片。而就像《王者之聲》一樣,它有其令人尊敬的高度,但也終究有些距離感。然而在敘事上展現了它的巧思,編劇巧妙地來回穿插了三段時期的故事,包含主角在童年的人格養成、解開密碼的敘事主線、以及後期因同性戀傾向而被政府定罪的孤寂懊悔與自我懷疑。透過這樣的敘事,讓這個故事跳脫了原本可能看預告片就已經知道結局的窘況,而更深入地切入其他有趣的主題,像是前面所提到關於社會互動的精細(本片中的一些台詞和互動場景,完全可以用來作為高功能自閉光譜疾患/亞斯伯格症社交障礙的教材)、異與同的複雜平衡、不凡與平庸之間的定奪、以及戰爭與和平的意義等。

但真正令人目不轉睛的,則是飾演男主角的Benedict Cumberbatch。從《霍金》(2004)的史蒂芬霍金,到《新世紀福爾摩斯》的夏洛克,到《危機解密》的阿桑奇,到《星際爭霸戰:闇黑無界》的可汗,班尼迪克似乎對於飾演天才型的怪人情有獨鍾,但在刻劃每個角色卻也都同中顯異、獨樹一格,一直到飾演本片的圖靈,一舉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對於一個年輕英國夥子,這是非常難得的,不過今年還有一位《愛的萬物論》的Eddie Redmayne),而這也確實是他在大螢幕上的顛峰之作。在他所詮釋的圖靈中,他的格格不入卻異常迷人,他的心無旁鶩與堅忍毅力令人敬佩,他被孤立與無助令人黯然神傷。以最佳女配角入圍奧斯卡的綺拉奈特莉戲份不多,也就比較沒特別顯耀之處了。另一個出色的則是法國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的配樂(過去作品包含《王者之聲》、《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而今年則將以本片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配樂第八次角逐奧斯卡)。他在本片配樂中使用大量精短而重複的鋼琴鐵琴動機作為底蘊,它們精準而規律,映襯了圖靈的解密機器”Christopher”的機械性運轉;周而復始、層出不窮。主題中再以弦樂和長笛奏出綿延不絕的小調旋律,帶出此段在大時代下的無奈命運。

這是一部沉穩傳統,但也動人的偉人片,它不聚焦在數學公式或繁冗的解密技術,而更著重在談熱情、愛情與理想。整體而言,雖然不會讓人特別愛,但這就是它的這種英式低調,仔細品嘗即會發現它隱藏的卓越。它時而令人發噱、時而令人鼻酸,再次帶領觀眾認識這位極其重要的數學家,以及他無意中所鑄成的不凡成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