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NETFLIX:電影的毀滅者,抑或是拯救者?

專題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長達三個半小時、史詩級的黑幫電影《愛爾蘭人》(The Irishman),集結了勞勃迪尼洛、艾帕契諾、喬派西 等大咖演員同台飆戲,今天正式於全球 Netflix 平台上架,儼然是各地影迷共襄盛舉的一大盛事。

除了《愛爾蘭人》之外,今年 Netflix 還有好幾部獎季片,蓄勢待發瞄準了奧斯卡——《我叫多麥特》(Dolemite is my Name)的男主角 Eddie Murphy 和服裝設計 Ruth E. Carter;《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的男主配角 Jonathan Pryce & Anthony Hopkins、影片、改編劇本、導演、美術設計(重建了梵蒂岡場景);《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更是全面來襲,包含影片、導演 Noah Baumbach、男主角 Adam Driver、女主角 Scarlett Johansson、女配角 Laura Dern、原著劇本、配樂、剪輯,都有望入圍。

除此之外,Netflix 今年還有角逐最佳動畫片的《隻手探險》(I Lost My Body)、角逐最佳國際電影的《大西洋》(Atlantics)、角逐最佳紀錄片的《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國會女戰將》(Knock Down the House)等,全部都來勢洶洶。

反觀去年《羅馬》衝奧時,「Netflix 會扼殺電影」的業界反彈聲浪吵得沸沸揚揚,最終也間接讓《羅馬》敗給了保守而討喜的《幸福綠皮書》。而今年 Netflix 的一系列動作,似乎也逐漸扭轉這樣的批判聲,甚至讓人倒戈,改口稱道 Netflix 才是電影的拯救者。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Netflix 願意投資支持 艾方索柯朗 拍一部黑白墨西哥電影《羅馬》(Roma),甚至砸下三千至六千萬美金的行銷預算。《愛爾蘭人》光是製作成本,就花了 Netflix 一億六千萬美金,馬丁史柯西斯表示,沒有其他片商願意投資這樣的鉅額創作。在全球擁有無數訂閱者的 Netflix,願意將訂閱收入轉換投資電影製作,接下沒有其他人能承接得起的大案子,無論是基於商業野心還是藝術理想,都毋庸置疑為電影開拓了更多可能性。

再者,今年許多 Netflix 衝奧的電影,都願意提前一個月左右做實體影院的放映,而非直接同步上架到平台。舉例來說,《愛爾蘭人》11/1起做院線放映、11/27才上架平台;《婚姻故事》11/6起做院線放映、12/6才上架平台、《教宗的承繼》11/27起做院線放映、12/20才上架平台等等。當然,這都是只有在美國紐約、洛杉磯等少數場次的限定放映,然而這也不能全怪他們。

事實上,在前幾個月 Netflix 就有開始跟美方戲院談所謂的「獨家院線檔期」(exclusive theatrical window),也就是電影必須在實體電影院播放一定日期後,才能夠上架到 VOD 平台或做 DVD 等後端發行。在美國,一般來說是 90 天(在法國是 4 個月,所以坎城跟 Netflix 才會不合,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幾家美國戲院表示願意縮短至 60 天,但最後仍因 Netflix 的底線是 45 天而談判破局。但在現在每週有十來部新片上映的現狀來看,戲院堅持兩個月後才能上架數位平台,究竟是否合理自有公評。

而 Netflix 為了保障自己的電影能夠有影院放映的自由度,也在近期租下洛杉磯的百老匯劇院 The Belasco 播映《愛爾蘭人》、甚至有傳聞要買下洛杉磯歷史悠久的傳統影院 The Egyptian。西岸還沒談妥,倒是在東岸近期有了新發展。Netflix 剛宣佈將頂下今年八月才剛熄燈的「巴黎戲院」The Paris Theater 的經營權。巴黎戲院是紐約碩果僅存的單廳戲院,位處於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蛋黃區域,就在《第凡內早餐》的拍攝場景旁。近期的《婚姻故事》就在這裡舉行了首映晚會,未來也將舉辦各種特映、首映會、映後座談活動,預計每年將播映 30 部 Netflix 電影。據報載,Netflix 租下巴黎戲院的合約長達 10 年,也等於讓這座擁有 71 年歷史的老戲院起死回生。

投資鉅額讓大導圓夢、拯救紐約老舊戲院,Netflix 在電影和發行界的一舉一動都牽引著業界的脈動。究竟這個串流界龍頭將會是電影的毀滅者,還是拯救者,風向正逐漸轉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