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影評美加

《犬之島》Isle of Dogs: 如果你馴養我,那我的生命將充滿陽光

2018 金馬奇幻影展的開幕片—《犬之島》,同時也在世界三大影展之一的柏林影展摘下最佳導演銀熊獎,是美國影壇奇葩藝術家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第九部長片作品。本片不僅延續了《#月昇冒險王國》的童心、《#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精緻,也在敘事上跳脫過往舒適圈、大膽啟用另類族群觀點,述說一個看似簡單,卻也充滿無限對話空間的寓言故事。

原文片名 “Isle of Dogs” 在發音上設計了一個雙關巧思,唸快一點就成了 “I love dogs”,這也確實是一部拍給愛狗人士的片(狗,亦可解讀成其他動物、甚至其他族群)。全片以狗的觀點為出發,無論是視角水平、視覺設計(配色上避免使用狗所辨別不出的紅與綠),以及話語權和主角地位,都試圖讓人體會「聽得懂狗吠卻聽不懂人話」的倒置同理樂趣。

故事的結構其實非常平鋪直敘:在某個未來時空的日本巨崎市,為了消滅犬流感,而將所有犬隻強行流放至廢棄的垃圾之島。市長的姪子阿中為了營救自己的狗狗斑點,隻身前往犬之島,而在當地結識了以名為「老大」為首的五狗幫,六者便組成了遠征隊,踏上了協尋愛犬的冒險之旅。故事表層之下,當然少不了魏斯安德森招牌的警世主題:秩序與反叛、國家機器與抗爭學生、童貞的消逝、輿論操弄、能源危機、政壇黑幕、環境議題等,甚至深入一點,還可以嗅到一絲二戰屠猶與太平洋戰爭日本帝國主義的影射諷刺。然而,安得森卻能夠以極為輕鬆的手法,將故事聚焦在人狗之間的羈絆,去將這些沈重的元素包裝成一個幽默而泰然的公路電影,不僅是劇本了得,配音的演員們更是幕後功臣。

看安德森的片就好像在蒐集彩蛋一樣,沿路可以捕獲許多他過去作品中的熟面孔,這次也不例外地集結了「一狗票」的優秀演員(包含了四位奧斯卡得主、七位奧斯卡入圍者)。《#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成年門僮 F. Murray Abraham 與老富婆 Tilda Swinton 在這裡成了長老狗朱彼特與先知、《#月昇冒險王國》的小女主角 Kara Hayward 飾演斑點的女伴薄荷、而該片中的媽媽一角 Frances McDormand (今年才剛以《#意外》成為奧斯卡影后)則飾演脫線的官方翻譯官,另外《#超級狐狸先生》的狐狸兒子 Jason Schwartzman 也有回歸,只不過是擔任其中一位劇本。

另外幾個熟面孔還有從導演的第二支片《#都是愛情惹的禍》(1998)就開始每部片都有軋上一角的 Bill Murray 、在《#海海人生》(2004)初次與導演合作,這次僅靠電話錄音就完成配音工作的 Jeff Goldblum 、《#月昇冒險王國》童子軍團長 Edward Norton 與該片旁白 Bob Balaban ,四人外加一位生力軍—《#絕命毒師》主角 Bryan Cranston,共同組成了片中的五狗幫。這群演員們在藏在動畫屏幕後,卻賦予了這些模型人(狗)偶們無比生動的靈魂。這群狗彼此的互動、碎嘴、爭鬧,充滿了生活化的自然感,也為片子的詼諧底韻加分不少。另外,史家蕾喬翰森的豆蔻一開口就如此魅惑撩人(狗)、《#淑女鳥》導演葛莉塔潔薇所配音的外國交換生 Tracy 也傳遞出追逐理想的脆弱感與桀傲之氣。除了小男主角和市長之外,日本配音員還包含了《#神隱少女》的湯婆婆-夏木麻里、《#末代武士》渡邊謙,以及為同名角色科學家配音的小野洋子,也算是別出心裁。

若你不是一位愛狗的人,其實也無妨,只消是一位喜歡藝術的人就很難不愛上這部片。這部片真正的發光之處,在於安德森式美學的細膩、工整、和諧、夢幻,透過停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是繼《#超級狐狸先生》後,安德森的第二部停格動畫電影,工藝技術又更上一層樓,雕塑了兩百多個實體場景、上千個角色模型,營造出六〇年代復古風格的未來日本想像世界。停格動畫的意思就是,回歸到電影最原始的製作方式--快速連續播放相似的照片,以達到感知「動」的視錯覺。每秒 12 張照片的幀率,意味著這部電影由十三萬張照片連環播放所組成。光想像每個畫面之間要調整那隨風飄散的櫻花、角色細微的嘴部開合,就令人頭皮發麻。更遑論那些以棉花做成的煙霧、塑膠袋拼成的海浪、玻璃色紙搖曳出來的火苗,是多麼令人嘆為觀止了。光是這些視覺美學的設計與呈現,背後就是不知道多少嘔心瀝血的藝術家們,共同打造出了這充滿對藝術之情的浩大工程(labor of love)。

從電影拉開序幕就一鳴驚人,透過日本傳統浮世繪版畫,伴隨著太鼓擊打聲,娓娓道出了前言與世界觀。接著我們看到了巨崎市的集會大廳、市井小民的家庭角落,然後再到垃圾島上雖然髒亂卻亂中有序的各個角落,分別以不同的垃圾種類堆積而成的奇異世界。廢鐵、廢紙、廢車零件、廢水管,偶有老鼠竄出,卻也有頹靡的美。甚至有一個以廢玻璃瓶罐搭建的洞穴,光透進來折射成五顏六色的霓彩,美到有如《#鳥人》聖誕燈一幕。燈光的配置上,以及布景和動作設計,也讓這部片有一種精雕細琢的舞台劇感,動感的攝影鏡頭也洋溢著活潑的樂趣。

安德森與日式精細美學意外地搭,不僅讓他各種強迫症式的置中與細節追求適得其所,這部片也可說是安德森向日本文化的致敬和情書。除了前面提到的浮世繪與太鼓音樂,這部片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地融入了各種日本風情元素,像是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歌舞伎、相撲、動漫、 俳句、櫻花、壽司等。而整部電影中也不乏向《#七武士》黑澤名等日本導演致敬的畫面。包括荒島上遺世獨立的犬幫就像是失了君主的侍,以及人犬之間的從屬關係和忠義美德,也都在在彰顯了武士道的傳統精神。(有關「侍找回了君主,君主找回了侍」的重拾武士道隱喻,可以看王文淵大大寫的這篇【《#犬之島》— 與歐威爾主義融為一體的武士電影】 http://bit.ly/2ldi6j5)

添入日本文化,無疑是這部片在美學與敘事上的獨到之處,然而卻也因此引發一些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與白人救世主(white savior)的疑慮。這樣的言論認為,片中的英雄人物是白人角色、狗狗們也說著英文、反而原應是主體的日本角色遭到「消音」(日文對白刻意不上字幕)與邊緣化。然而會提出這樣想法的人,一來可能是沒有注意到劇情上其實仍是以日本角色作為突破劇情的關鍵人物,二來是這本來就是一部以狗狗為出發點的故事,日本(或其他人類角色)被邊緣化本來就是刻意而為。狗狗們操著狗話,只是碰巧這是一部美國電影所以設計上牠們的吠叫被「即時」翻譯為英文,而特別安排的幾位翻譯角色,也正是要凸顯「翻譯」本身的流動性與不準確性。這樣看來,不為日本對白上字幕,反而是尊重日文的主體性。因此,當人與狗雖然語言不通,卻能心有靈犀而產生真實連結時,那句「我聽得到你」(而非我聽得懂你)才會帶來超越語言的感動淚水。

而這種因為話語權或視角出發點不同的族群分化、文化霸權、語言壟斷,正是刻意用以反諷日本在二戰時期對殖民地的所作所為。魏斯安德森這樣的選擇,固然有點引火自焚,且奧斯卡的得獎機率也大幅下滑,但也不必過度解讀。如果一部動用了十幾二十位日本演員,甚至編劇之一也是日本人的電影,還會被說是文化挪用,那麼去年奧斯卡大熱門《#意外》由英國團隊拍攝美國的故事,或是由美國團隊拍攝非洲故事的《#黑豹》,難道也要被如此檢視?在藝術創作上,私以為應該是鼓勵開放大過封閉、包容多於劃分你我,不是嗎?是否從西方(非日本)角度切入的人,才會覺得日本失去了主體性?由日本專欄作者 Moeko Fujii 所撰寫的這篇 【What “Isle of Dogs” Gets Right About Japan】( https://goo.gl/rV3B8w )正好敲碎了某些批評者們虛假的道德自高,在批評別人有沒有權利說什麼的時候,其實也成了自己所批評的那種人。

不論這類的批評與指謫是否成立,不可否認的是魏斯安德森對日本文化(或說是他想像中的日本文化)充滿了無限的敬意與愛慕。引述《#淑女鳥》中一句台詞:「愛與關注,不就是一體兩面的嗎?」《#犬之島》對細節的堅持、對各個層面的注重,正是一種「愛的注目」。片中有一幕做壽司的場景,只有不到短短一分鐘的時間,卻花了動畫團隊超過半年的時間:從實際考察壽司師父的技法、手勢與步驟,再慢慢地、一絲不茍地原樣重現在片中;原本只是無關緊要的過場,卻投以這麼忠誠的態度。另一幕手術過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嚴謹而繁瑣,卻更加凸顯這部片的用心。舉凡角色比「六」的手勢、牆壁上社運份子的塗鴉、啤酒包裝的設計,都是專屬日本觀眾的「內哏」小細節。

在聽覺上,同樣也是在傳統日本音樂元素中,走出了新穎的姿態。這次的配樂家,與導演上一部取材自東歐文化的《#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雖是同一位,但兩部片的配樂風格不能更迥然了。法國作曲家 Alexandre Desplat 這次不走《布達佩斯》的怪誕奇幻路線,也有別於他在《#王者之聲》、《#模仿遊戲》、《#水底情深》這種旋律性極強的古典曲風,反而以日本傳統民俗樂的無調性擊樂、木管,和低吟男聲,混搭出一種無疑是日本卻又不落入刻板窠臼的曲調。片中多處此起彼落的三音符動機:F-C-E♭ ,也精妙地連結了人狗之間的呼喚與應答,更是繼《#飢餓遊戲》的 G-B♭-A-D 四音符動機後,又一個短小卻強勁的音樂主題。

《#犬之島》與《#超級狐狸先生》某種程度上都是在探討「我是誰」的身份認同問題。在《#超級狐狸先生》中,狐狸先生是位翩翩君子,但在狩獵或大啖美食時卻又會獸(本)性大發。在《#犬之島》中,同樣也透過片中角色的口,問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先天命中注定vs.後天追求自我實現,是千古難題,在片中我們看到角色們不斷地試圖跳脫命運的束縛,不想被他者定義。結局最後雖然是走向比較樂觀的「你的選擇決定了你是誰」的《#哈利波特》式路線,但我覺得導演在劇情中還是暗示了他比較消極的觀點。例如,老大雖然不斷強調自己的獨立與流浪狗的身世,仍然無法敵過與一名主人有所連結的渴望。阿中雖然看似成熟穩重,但路過溜滑梯時仍被童心驅使而爬了上去。豆蔻也說,她不被特技犬的背景給框架住,卻仍不時忍不住露個一手。我們會發現,天性仍然是難以逃脫的命運,但這些角色們也並非完全臣服,而是選擇擁抱自己的天性、接納本我,並在一定的範圍內享受自由。

這其實與傳統美國的個人主義、人定勝天的觀點相左,也難怪無法在觀眾群引發太多的共鳴。但這種比較實際的「消極式悲觀」,其實反而是一種溫柔的安慰。正是因為知道每個人的限制,才不至於在無法達成理想時過於喪氣,也才會對自己寬容一些。片中人與狗的關係,確實是缺一不可的,馴化與項圈的束縛,同時也是一種找到自己在別人生命中有專屬定位的坦然。因著彼此的羈絆、彼此的相互依賴、彼此的同在與關係的和好,反而得著釋放。從此,牠只認得你的聲音、你也只認得牠的聲音。

這讓我想起《#小王子》當中一段小王子與狐狸的對話——小王子問道:「『馴服』是什麼意思?」狐狸答:「這是很多人都忘記了的事。它的意思是『建立關係』⋯⋯」「建立關係?」「沒錯,」狐狸說。「此刻,你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和其他無數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隻狐狸,就像其他無數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了。你對我來說就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對你來說也會是獨一無二的。」找到你我生命中那個獨一無二的,並且彼此馴服,對我來說,這就是《#犬之島》最綺麗的祝福與期許了。

《#犬之島》雖然在故事上沒有太驚人之處,結尾上的轉折甚至稍嫌草率,卻是一部透過豐富文化底韻與獨具匠心的工藝技法打動人心的上乘佳作。他是一部玩性大發、不失童年純真的冒險故事,談友情、談同伴、談服從、談責任,更是一部讓你站在他人(狗)角度試圖同理異族的練習題。而這些角色們的故事,不禁讓人想要呼喊:我愛狗狗!我愛電影藝術!我愛魏斯安德森!

狐狸說:「如果你馴養了我,我的生活將充滿陽光。我將辨別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別的腳步聲會讓我鑽入地下。而你的腳步聲卻會像音樂一樣,把我從洞穴裡召喚出來。」

願我們都能聽得見我們生命當中,那如音樂一般的腳步聲。

Daniel

View Comments

Recent Posts

【年度企劃】百位台灣影評人 2021年度最佳電影排行榜

109 位台灣線上影評人共同評選,2021 最好看的電影有哪些?有哪位導演入選兩部電影?台灣國片又是誰居冠?最完整的年度盤點、最詳盡的十大榜單,讓影迷們一次補齊想看的片!

3 years ago

2021 年度十大電影推薦 Top 10 Films of 2021

2021 彷彿已經是上個世紀了,在跨年夜以 Netflix 上的《犬山記》(二刷)和《失去的女兒》做了個完美的了結。然而,良夜不能留,2022 第一天旋即被年初的工作海嘯給打垮到現在,才勉強有時間爬梳整理過去一整年的電影紀錄。   翻了翻 Letterboxd 紀錄,我在 2021 大大小小看的片子大約三百部,也算是在疫情期間,社交活動銳減,加上換了個全時間在家遠端的工作後,難能可貴的生活節拍器。古人或以繩結記日,我則有幸能有影像為伴,繼續在光影中匍匐前進修行度日。 (more…)

3 years ago

《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尋找我們所思念的

除了招牌的黑色幽默、妙語如珠,與荒謬情境,以及毫不妥協的「粉彩式」美術設計和「置中狂」攝影構圖 ,威斯安德森仍然在這些浮誇的藝術表層下,去埋藏包裹他對藝術的致敬、對理想世界的嚮往、以及對創作者的包容、同理,與愛護。

3 years ago

【企劃】六十位台灣線上影評人的2020年度最佳電影

丹眼看電影於去年底突發奇想,希望集結網路上各個平台角落的影評人們,合力勾勒出我們對過去一年全球電影的想法和喜好。本文匯集了 60 位台灣線上影評人的 2020 年度推薦片單,並透過簡單的統計與整理,得出加權統計後的推薦排序。文章後段並完整地呈現出所有影評人提交之完整片單,以期照亮影評喜好與關注之多元性,並促進電影相關討論。

4 years ago

2020 年度十大電影推薦|Top 10 of 2020

2020的電影旅程 2020即將劃上句點,也意味著台灣防疫行動已屆滿一週年。今年勢必所有的回顧,都脫離不了全球肺炎疫情的影響,台灣雖無經歷封城之苦,但好萊塢大片接續延檔、前期影院仍有採取限制人數的措施,甚至連金馬奇幻影展都遺憾取消。但,隨著國內疫情趨緩,今年也迎來了國片的大豐收,屢屢創下票房佳績。年底的金馬影展和頒獎典禮,也成了世界上少數能夠如期舉行的實體活動之一。 (more…)

4 years ago

【影評】《靈魂急轉彎》Soul:富有靈魂,但就差了一點腦筋

皮克斯入選坎城影展的最新力作《靈魂急轉彎》,由原訂的年中檔期延到年尾,終於與觀眾見面。跟美國比起來,台灣觀眾有幸可以進實體戲院觀賞這部電影,而這也是觀賞這部高水準動畫片的最佳方法 —— 《靈魂急轉彎》不僅故事說得巧妙、老少咸宜且具備皮克斯招牌的催淚元素,而且更展示了業界頂尖電腦動畫技術的發展進程,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溫煦陽光下生氣盎然的紐約街頭,以及趣味橫生的「靈魂世界」。   (more…)

4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