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影評歐洲紀錄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以臉龐為字、化村莊為紙的生命遊記

這部原文片名直譯為「臉龐、村莊」(Visages, villages)的法國小品紀錄片,去年在坎城影展首映時爆出了不小的轟動:所有人的心都被它簡單的溫暖與純淨給收買了,特別在一干高居廟堂的深奧藝術片之中,顯得更加的清新脫俗。它跳脫了一般紀錄片常帶有的嚴肅與控訴,透過一種「說走就走、說拍就拍」的隨遇而安,看似不經意(其實更顯功力)地帶來了一部不只是好看、好玩,更蘊含豐富人文底韻與藝術洞察的傑作。

爛番茄 99% 影評高度一致推薦、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入圍,是 2017 獎季中許多人由衷擁戴的一部片。就因為他是如此簡單卻又如此打動每個人的心、不過度張揚卻仍吸引力十足,看過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以來缺乏的就是這麼樣的一部作品。生命經驗的美好、人性正向的光輝、一期一會的可貴情緣,都在這部片中大方灑落、一覽無遺。

這部片是一對導演旅伴一起出走法國鄉下的故事。他,JR,33 歲視覺藝術家兼大型公共塗鴉師,Instagram 上有超過一百萬個追蹤者;作品主題環繞藝術的行動性與自我身份探索。她,安妮華達(Agnès Varda),88 歲法國新浪潮電影之母,法國大十字榮譽勳章受勳者,坎城影展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作品多走社會寫實風格、關注女性與弱勢議題。這對怎麼想也搭不起來的搭檔,就這樣乘著一輛特製的拍貼車,穿梭法國的阡陌,進行一場漫無目的卻切實履行了「過程即是目的」的旅行。

但跟一般旅遊電影不同的是,這部片沒有太多沿途車況的顛簸鏡頭,也沒有那種東拼西湊的發散。而是透過大量的蒙太奇拼貼,將許多鄉下鏡頭拍成了明信片般,帶有設計感但又不過度矯揉的畫面,使旅行的過程始終保持著輕巧的步伐。而大部分的鏡頭時間,則是留給了所到之處的人們。每到一個新的小鎮與社區,當地的人們會被邀請進入拍貼車中,幾分鐘後,他們放大尺寸的人像黑白照片便會從車身側邊的輸出口列印而出。選擇什麼人拍攝、拍成什麼樣的照片、貼在哪處具有指標意義的空間,便成了這兩位藝術家大展身手的機會,也成了觀眾一再期待並隨之驚呼的時刻。

這部片的結構公式就是這麼簡單,但是他總能處處令你驚奇。安妮和 JR 在他們所到之處,總是有辦法挖掘出如璞玉般的在地居民,並將他們口中的各種生命故事投影成動人的景象。不,倒不如說,如果真的細細聆聽的話,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那鮮為人知卻可以觸動人心的生命經驗。透過聆聽與述說,再進行藝術的轉換與昇華,他們在庸俗中找到光亮、在生活中標示出美善、在平凡中彰顯不凡;他告訴我們:每張臉孔背後都有千言萬語、每個生命歷練都是不同凡響。而這樣有點帶有社區再造以及敘事治療的藝術行動,找到了那些平時被人忽略的無名者、無臉者,重新賦予這些小人物全新的臉孔和話語權,以極具人本主義關懷的角度,讓藝術走進了這些港口、農舍、教堂。

表面上的鄉村逗趣巡禮,實際上也反映了法國(以及全球許多地方)的當代焦慮:都市與鄉村人口的失衡以及勞動力的不可逆傾斜。不只是人們對「家鄉」的印象越加模糊,整個世代在歷史與地理的失根茫然,甚至在同片土地上的人們也成了一個個孤島。人與人群之間的連結不再、人與鄉土也逐漸失根。這部片完全不提到巴黎與里昂,徹底走遍窮鄉僻壤,透過將焦點放回傳統產業與在地社群的過程,重新拉回一些反思的機會,也隱隱發出警訊。不只如此,作為 IG 紅人的 JR,將人身化轉作成平面媒體輸出張貼各處,也定是一種當代社群網路文化的批判。實際走入鄉里、「張貼」實體物件,正是對網路科技與虛擬世代,一種「棄虛從真」的逆向衝撞和社會評論(參《英格莉向西》Ingrid Goes West 與《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

當然,旅行中有最酷的旅伴是最重要的:友情,也是這部片想要談的主題。其實這部片本質上就是一部奔放的公路電影,最大的賣點自然也就是主角之間的互動了。這對一拍即合的老少配搭檔,無論是年齡、身高、藝術風格與穿搭造型,都呈現出最強烈的反差萌。但在差異當中,他們卻擁有絕佳的默契,兩人一搭一唱地述說著小故事,時而風趣、時而毒舌,真摯之誼流淌而出,既暖心、又揪心。暖心的是,看到他們可以如此快活地被藝術感動、為藝術而活(或說在生命中處處找到藝術),且真心知道對方的願望。接近片尾處, JR 為安妮完成一項夢想,雖然簡單但恰到好處,差點因為這一切太美好而流淚;大銀幕上,少見如此純然而豐沛的夥伴情誼。

揪心的是,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采身影,也深知其必然的殞落,以及體悟那許多來不及創作和觀賞的美好。這部片外傳是安妮華達的最後一部片,在顛峰時期卻選擇歸去來兮,反璞歸真地拍了這樣一部回歸純靜、回歸人群的小品紀錄片。片中當然也有不少她放眼人生的回顧與道別,除了是對他所摯愛地土的情書,也是對新浪潮電影運動的整體致敬。片中穿插了一些老電影的片段、與她同期影人的花絮,以及與法國導演高達的一段未臻圓滿的緣分。而 JR 在當中,即象徵了新舊世代的交替、人生遺憾的寄託,以及藝術精神的傳承。他最後將安妮的眼與腳貼在火車上,似乎也讓安妮的精神得以長存,以火車代步,代替她看、代替她觸摸、代替她踩踏那些她未能來得及抵達的遠方。至此,生命這趟旅程,也就不朽了。

這部電影真的不僅是一部美好的旅行電影,更是對藝術最深刻的體悟和行動。透過凸顯小地方小人物的故事,我們看見藝術的「賦權性」與「治癒性」。聽著他們分享、與他們說笑、再與他們被藝術品驚艷、一同紅了眼眶,我們找回了藝術「生活性」與「驚奇性」。在凸顯而出的社會問題中,我們看見藝術的「公共性」與「批判性」。在眾人分享藝術喜悅的過程,我們看到藝術的「共享性」與「普世性」。在兩位導演的身上,我們看見藝術的「寄託」與「傳承」。最後,則是將藝術化作生命態度的「超越性」。藝術是一種實踐:即在藝術的過程中重新相遇(re-encounter)、重新連結(re-connect)、重建(re-construct),與重生(re-naissance,也就是文藝復興的原意)。

說了很多,其實很簡單,用心去感受這部用心的電影即可。孤身耕作800公頃的農夫、沒落寮舍的煤礦工人、一脈單傳的教堂敲鐘人、總會收到農民回贈水果的老郵差;花點時間聽聽他們的故事,不只會讓你心情變好,更會讓你帶走一些可以伴你一生的小小感觸與動力。這部片是對藝術的禮讚、對鄉土的致意、對小人物的頌歌,是這個昏擾時代中,一杯清爽無比的 Chardonnay 白酒。喝完這杯後,再帶著藝術的靈魂踏上路途吧。祝您人生,旅途愉快!

Bon voyage!

Daniel

Recent Posts

【年度企劃】百位台灣影評人 2021年度最佳電影排行榜

109 位台灣線上影評人共同評選,2021 最好看的電影有哪些?有哪位導演入選兩部電影?台灣國片又是誰居冠?最完整的年度盤點、最詳盡的十大榜單,讓影迷們一次補齊想看的片!

3 years ago

2021 年度十大電影推薦 Top 10 Films of 2021

2021 彷彿已經是上個世紀了,在跨年夜以 Netflix 上的《犬山記》(二刷)和《失去的女兒》做了個完美的了結。然而,良夜不能留,2022 第一天旋即被年初的工作海嘯給打垮到現在,才勉強有時間爬梳整理過去一整年的電影紀錄。   翻了翻 Letterboxd 紀錄,我在 2021 大大小小看的片子大約三百部,也算是在疫情期間,社交活動銳減,加上換了個全時間在家遠端的工作後,難能可貴的生活節拍器。古人或以繩結記日,我則有幸能有影像為伴,繼續在光影中匍匐前進修行度日。 (more…)

3 years ago

《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尋找我們所思念的

除了招牌的黑色幽默、妙語如珠,與荒謬情境,以及毫不妥協的「粉彩式」美術設計和「置中狂」攝影構圖 ,威斯安德森仍然在這些浮誇的藝術表層下,去埋藏包裹他對藝術的致敬、對理想世界的嚮往、以及對創作者的包容、同理,與愛護。

3 years ago

【企劃】六十位台灣線上影評人的2020年度最佳電影

丹眼看電影於去年底突發奇想,希望集結網路上各個平台角落的影評人們,合力勾勒出我們對過去一年全球電影的想法和喜好。本文匯集了 60 位台灣線上影評人的 2020 年度推薦片單,並透過簡單的統計與整理,得出加權統計後的推薦排序。文章後段並完整地呈現出所有影評人提交之完整片單,以期照亮影評喜好與關注之多元性,並促進電影相關討論。

4 years ago

2020 年度十大電影推薦|Top 10 of 2020

2020的電影旅程 2020即將劃上句點,也意味著台灣防疫行動已屆滿一週年。今年勢必所有的回顧,都脫離不了全球肺炎疫情的影響,台灣雖無經歷封城之苦,但好萊塢大片接續延檔、前期影院仍有採取限制人數的措施,甚至連金馬奇幻影展都遺憾取消。但,隨著國內疫情趨緩,今年也迎來了國片的大豐收,屢屢創下票房佳績。年底的金馬影展和頒獎典禮,也成了世界上少數能夠如期舉行的實體活動之一。 (more…)

4 years ago

【影評】《靈魂急轉彎》Soul:富有靈魂,但就差了一點腦筋

皮克斯入選坎城影展的最新力作《靈魂急轉彎》,由原訂的年中檔期延到年尾,終於與觀眾見面。跟美國比起來,台灣觀眾有幸可以進實體戲院觀賞這部電影,而這也是觀賞這部高水準動畫片的最佳方法 —— 《靈魂急轉彎》不僅故事說得巧妙、老少咸宜且具備皮克斯招牌的催淚元素,而且更展示了業界頂尖電腦動畫技術的發展進程,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溫煦陽光下生氣盎然的紐約街頭,以及趣味橫生的「靈魂世界」。   (more…)

4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