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最不可能的任務!

影評 美加

由 90 年代同名影集改編而成的系列作品,自從 2011 年的第四集《鬼影行動》開始,彷彿經歷了一波復甦奇蹟。歷經 2015 年的《失控國度》來到 2018 的《全面瓦解》,伊森韓特帶領觀眾懸掛在杜拜的摩天大樓、徒手攀在噴射機外面起飛,不僅阿湯哥(湯姆克魯斯)毫無疲態,連電影本身都更加成熟大膽,內斂角色與外放動作雙雙兼具,是難得評價與票房都越來越好的系列作,也透過這種「廢話少說」的硬派風格,樹立了動作電影全新的典範標竿。

以編劇出身的導演 Christopher McQuarrie,是系列電影中唯一一位回鍋執導兩集的導演,也看得出他敘事設計的巧思,如何將吸睛動作場面融入在角色與劇情之中,使得觀眾並不只是如觀看馬戲團跳火圈般的無謂特技,而是以劇情嵌入動作、以動作帶動劇情,使我們不再只是看阿湯哥一枝獨秀的越野障礙賽,反而透過每次賣命拼搏與千鈞一髮,讓我們更加掛心於伊森韓特、陶醉於他與夥伴之間的革命情誼。

兩個半小時的片長,全程毫無冷場,甚至十幾分鐘的「冷開場」也醞釀得宜,計畫巧妙攤牌的剎那,主題曲也隨著引線爆發,整個「不可能的任務之精神」瞬間湧上心頭。而這樣的「啊哈!」神轉折在劇中不只一處,雖然有些段落的劇情過於複雜、交代不明,但以動作片來說已屬用心。而也因為到了第六集,導演更有餘裕去探索夥伴角色之間的羈絆,以及伊森本人對於拯救世界的道德兩難反思。這也使得《不可能的任務》的主角脫離了樣版式英雄形象,就如同自《黑暗騎士》以來這波超級英雄電影的內省一般,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除了因《復仇者聯盟》拍攝撞期的鷹眼 Jeremy Renner 之外,大部分的老班底皆有回歸。從第一集就追隨阿湯哥的路德 Ving Rhames 在這集不再只是跑龍套,而是扮演起了旁觀者清的人生導師,對伊森身邊兩位女性所吐露的諄諄叮嚀,可說是系列中最深刻的幾句台詞之一。班吉 Simon Pegg 也稍微收斂起了丑角擔當的搞笑路線,越來越有駕輕就熟的氣勢。上集首度出現便驚為天人的女特務 Ilsa (Rebecca Ferguson)這集仍然有亮眼表現,不管流暢的動作場面(完全看不出來在拍攝時 Rebecca 已有七個月的身孕)或是跟阿湯哥的曖昧敵友之情,都開拓了角色未來更多的發展性。

除此之外,本集也找回了伊森的太太茱莉雅(Michelle Monaghan)以及 IMF 團隊領導(Alec Baldwin)和深謀遠慮的反派所羅門(Sean Harris),各自的角色弧線都算是有所交代。同時,本集新增了幾位亮眼角色,包含充滿神秘色彩的掮客「白寡婦」,由 Vanessa Kirby 精湛詮釋,眼神極為勾人。這名角色其實正是《不可能的任務》第一集當中女軍火商 Max 的女兒,可以說是一種致敬,更是延展了世界觀;本集承先啟後的意味,不言而喻。這幾位角色,再加上 CIA 情報首長(Angela Basset 飾演),讓人不禁讚賞此系列女性角色的風采早已不輸主角,對比《007》系列的花瓶龐得女郎,更顯得值得嘉許。

由「超人」Henry Cavill 飾演的 CIA 探員沃克,以彪悍體態和肅殺風格得以與伊森分庭抗禮,可以說是 Cavill 演藝生涯中最突出的演出之一。光是臉上蓄的那口鬍子,就讓他完全跳脫《鋼鐵英雄》與《紳士密令》的美男子形象枷鎖,在這裡徹底展現一種更原始的獸性吸引力。《正義聯盟》中著名的電腦特效「剃鬍」風波,正是因為他當時正在為這部片蓄鬍。據導演透露,他們曾經向 DC 妥協,願意為了讓 Cavill 拍《正義聯盟》而刮掉鬍子,並開價三百萬美金(作為拍攝期中斷、事後電腦特效加鬍子的費用)。然而派拉蒙(《不可能的任務》的製作公司)卻不同意這樣的交易,堅持不得剃鬍。最後 DC 只好花了兩千五百萬美金將鬍子「PS掉」。效果如何,看網路上一片罵聲就知道,但也還好製片方的堅持,讓觀眾在這部片中可以好好欣賞這天價的鬍子。

怎麼能不提這部片的打鬥和動作場面呢?我必須坦白地說,這部真的是近幾年來最優秀的一部動作片,甚至不論藝術性的話,我認為更超越了《瘋狂麥斯:憤怒道》。這部片的動作不但做好做滿,且阿湯哥的字典裡沒有「綠幕」或「替身」,全部自己上。這背後所付出的心力和堅忍,讓人由衷佩服。光是一個幾分鐘的廁所打鬥戲,就拍了四週,這也是近年印象中看過最痛快的一場打戲了。屋頂跳躍的戲,跳到腳踝骨折仍忍痛維持在角色內,繼續跛著腳往前跑。摔斷腳的這幕後來也保留在片中,而七週休養後阿湯哥又繼續狂奔,讓人肅然起敬。為了可以開特技直昇機,阿湯哥訓練了九個月取得駕照,片中可見他自己駕著直昇機進行高空俯衝迴旋,沒有什麼特效,就是在直昇機前面延伸架了兩台攝影機,就這麼直接捕捉最真實的畫面。

有一幕連諾蘭看到都會拍手的跳傘戲,是阿湯哥必須從 25000 呎高空一躍而下,在空中一邊演戲、一邊保持與攝影師(頭上綁著一台9公斤的攝影機、看不到鏡頭畫面、背對地面往後落)整整三呎的距離(否則焦距會跑掉),而這一切都是在時速 265 – 320 公里的墜落速度下一氣呵成、一鏡到底。除了瞠目結舌,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詞。由於該幕劇情設定是在晚上,但為了保有一絲光源,劇組選在黃昏的「魔幻時刻」拍攝,一天只有三分鐘。光是訓練期就花了一年,最後拍攝則共跳了 106 次,全部都是 57 歲的阿湯哥親自上陣,只為剪進片裡的三顆鏡頭。這種為了畫面的完美、為了拓展電影境界的竭力追求精神,絕對是這部片成功的關鍵之一。

這部片跟《007》比起來或許沒那麼圓滑魅力,也不像《瞞天過海》那樣精細雕琢,《不可能的任務》就是一個粗獷的大叔,秉持著「給我動作、其餘免談」的直爽,完全沒在開玩笑,直接拳頭見真章。要在車陣中逆向不戴安全帽狂飆重機?沒問題!要在百尺石壁上徒手攀岩?沒問題!要開直升機追逐?沒問題,學一下就會了!要飛躍大樓?沒問題,頂多骨折一下!要從飛機自由跳傘?沒問題,連攝影師都一起跳!在當今綠幕充斥的好萊塢影壇,仍有這樣的復古清流堅持作自己,不僅是做出成績來,甚至不求多產但求穩健地,逐漸走出自己的路。這部電影在經歷一百六十幾天的艱困拍攝後,讓人不禁感嘆,這部電影都能成功了,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頂尖的電影魔術,不就體現在這部片之中嗎?

《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過去皆是每一集由不同導演帶來自己的風格,也讓這個作品可以持續歷久彌新。本集導演 McQuarrie 雖然回鍋執導,但也為了延續這種特色,而將幕後製作團隊大幅換血,舉凡攝影、剪輯、音響、美術等,都有端出新穎而傑出的表現。在大成本商業電影中,有這樣齊一的製作水準,實屬難得。攝影風格採 35 釐米膠卷拍攝,傳遞出角色身處場景的當下即時感。導演也刻意以大量定焦、中距離的長鏡頭來捕捉動作戲,揮別一般動作片常見的手持震動或短促的變焦鏡頭,仍能呈現出動感十足的畫面,足顯動作設計的流暢精彩。

鏡頭下的各地風景也讓人彷彿周遊世界,從阿聯、巴黎、倫敦,再到紐西蘭,以及最後的挪威佈道臺斷崖,壯麗山河盡收眼底。也要特別誇讚選景人員以及導演調度功力,能夠將各個場景融入劇情之中,毫不顯得突兀刻意。巴黎的大皇宮、凱旋門、聖馬丁運河、比爾阿克姆橋、巴黎皇家宮殿、可遠眺巴黎鐵塔的夏樂宮,以及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和泰特現代美術館,都緊密串入劇情之中。本集配樂也找來了新血—蘇格蘭作曲家 Lorne Balfe 執筆。他過去多次與 Hans Zimmer 緊密合作,在本次緊湊的動作場景配樂中,不難聽到《黑暗騎士》與《全面啟動》的歇斯底里弦樂連續短奏。而這次的亮點是,他大幅拆解了《不可能的任務》經典主題曲(Lalo Schifrin 所作),將各個動機與片段化為變奏再詮釋,點綴整張原聲帶。加上運用得當的康加鼓及爵士風銅管,為電影的聲響也帶來了新的想像。

《不可能的任務》走過了二三十年,卻依然沒有減速的跡象,反而火力全開狂奔衝刺,展現了商業電影最頂尖的姿態,也讓人對好萊塢大製作重拾希望。危險而美麗、瘋狂而精彩,幾乎可以說是瞬間成為動作類型片的當代經典。令人直呼過癮的追逐、目不暇給的動作過場,一個比一個還瘋狂地塞滿了兩個半小時,保證讓腦內啡與腎上腺素大爆發。McQuarrie 的執導功力越加得心應手,加上一些角色的未完待續,都讓影迷們期待他下一部是否將回歸,完成他個人的《不可能的任務》三部曲。目前恐怕導演自己也累壞了,需要好好休養一下,畢竟要超越本集,可能也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可以確定的是,阿湯哥本人已蓄勢待發,也已迫不及待跟導演討論下次將如何突破自我、帶來更精彩刺激的極限挑戰。57 歲算什麼,只要阿湯哥還在奔跑的一天,他就是伊森韓特。

1 thought on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最不可能的任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