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一名角色以理所當然的口吻說道:「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所以,這部描繪社會底層渣滓人物的戲,自然而然(幾乎)是以全黑白的畫面呈現的了。在台灣,何等難得看到一部幾乎整片黑白、幾乎整片的台語跟髒話、幾乎可以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的國片,入圍金馬十項大獎,只能說是其來有自。
黃信堯導演過去主要從事紀錄片的工作,他的《唬爛三小》與《沈沒之島》作品中,早已透露出他擅長以嘲諷手法,表現最殷切的草根關懷。前幾年首次以《大佛》短片踏入劇情創作,經鍾孟宏導演(同時也身兼本片的監製和攝影)的賞識而拓展成長片規模,是以本片「普拉斯」(plus)之意義所在。阿堯導演扮演一位「天橋下的說書人」的角色,不時以詼諧逗趣、嘲諷滿點的旁白「打破第四牆」與觀眾直接對話。這樣的創意手法,不僅在敘事上有調節節奏、穿針引線的功能,更拉近了銀幕內外的距離,使觀眾得以更親密地去置身於片中的世界。而他字字珠璣的歇後語和押韻的犀利點評,更如相聲段子一樣笑點滿滿,逗得觀眾樂開懷。
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現實比小說更離奇」,在這樣有點搞怪、無厘頭的風格下,或許其實正是為了淡化這片真正想談的「鬼島悲歌」。貧富差距、世襲階級、警政腐敗、官場文化、人情疏離、迷信崇拜、黨國遺毒等等,都是現實中更加荒誕無稽的一計計喪鐘。透過聚焦在一位打零工、撿垃圾的男子(肚財)以及一位在鄉間工廠擔任夜間警衛的大叔(菜埔),導演帶我們透過他們的視角,去觀看那些在台灣社會邊緣幾乎被遺忘的人的生活型態。這種帶我們直擊社會邊緣前線的寫實紀實,讓人直接想到蔡明亮《郊遊》與張作驥《醉生夢死》等,甚至是比利時導演組合達旦兄弟的作品。然而跟那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社會紀實相比起來,本片跳出過度悲觀的泥濘,以喜劇包裝悲情,以幽默分散無奈,這樣的呈現手法一方面讓一般觀眾更容易下嚥,也避免了過度耽溺在悲情攻勢的多愁善感之中。甚至,當仔細品嚐時,那些在笑話與滑稽之間散落出來的淡淡傷悲,就好像一種故作堅強的隱忍、一抹強忍淚水的笑靨,後勁反而更加揮之不去。
另一個本片的亮點,就是他的「台味」十足。透過巧妙的情節安排,導演將大量的台灣草根元素融入片中。幾乎全片的台語,配上俯拾皆是的國罵,散發出一種台灣人最懂卻也最難言諭的無奈命運觀。「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的俗語被改成了「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精美捕捉了台灣大多數人民心中的怨嘆。宮廟樂隊文化、行車紀錄器、高級摩鐵、垃圾分類場、中小企業工廠、冒牌雜貨店、遊戲機與夾娃娃機、貨櫃屋警衛室、溫泉卡拉OK、摩托車與抽獎文化……等等,眾多台灣元素在片中天衣無縫地拼湊出很完整很道地的(台北之外的)台灣風景。除了視覺上,聽覺上也是正港台味。由長期關懷台灣本土運動的音樂家林生祥(生祥樂隊主唱)譜寫本片配樂,恰如其分地串接了片中的多角敘事畫面,大量使用台式早期搖滾曲風(民謠吉他、月琴、電貝斯、口哨、口風琴等),使本片在聽覺上也是驚艷連連。其他製作層面也都可圈可點,如中島長雄(鍾孟宏導演藝名)的黑白攝影,可看到取景巧思;輕快活潑的剪接也扮演了故事風格重要的推手;完整的美術布景也可說是幕後功臣。
儘管這片試圖點出台灣許多社會上的問題和難處,真正串起整個敘事的主軸,其實是兩位主角(肚財與菜埔)之間的默契和深固友誼。他們帶領觀眾一起探索他們周遭那些平常人不會注意到的角落,也因為他們的好奇心,我們得以踏上一場近乎推理劇的冒險旅程,以行車紀錄器作為核心元素也算是頗為新奇的切入點。最終我們已投資了許多的感情在他們兩位身上,以致於到片尾時,我們不禁為他們的境遇感到不勝唏噓。莊益增導演在此片中飾演家有老母的中年警衛菜埔,有點愚頓又有點天真,令人憐惜。陳竹昇飾演的肚財,平時被社會玩弄得低聲下氣,遇到菜埔時卻又異常自信,天然的草根味,演活了最普通但又無比真實的台灣草民。入圍金馬男配角的戴立忍,在本片中確實有別於以往的發揮,化身為道貌岸然的地方仕紳,卻也傳遞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無奈嘆息。在角色上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女角色的塑造和發揮上都較為有限,也許是為了反映現實社會中邊緣流離的確實以男性為主,但若有更多女性的觀點會更加完整。
台灣人的現代悲歌總共有三聲嘆息:沒錢、沒背景、沒人情。沒錢的人被噤聲、沒背景的人被犧牲,導致社會瀰漫著虛假人情的世衰道微。透過這些小角色的小故事們,看他們如何在無限輪迴苦中作樂,散發出灼熱的生命力,其實是極其動人的。當他們連下一餐的溫飽都沒有把握時,根本無暇談及生命意義的追尋。而那些更高層次的精神救贖,以大佛的形體化身在此片中,作為一種真假虛實、崇拜主義的寓意主體。至高無上的精神偶像,無論是神佛或政商菁英,往往都是不容質疑的。然而在無條件相信的乞憐與寄託的背後,在佛像金光軀殼內部的陰暗空洞之中,永遠不知道隱藏著什麼可說與不可說的秘密。在這樣的諷刺寓言之中,大佛的斷頭反而戳破了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廣泛社會假象。在《大佛普拉斯》之中,我們得以直視社會百態,重新思考與追尋正港的真、善,與美。
109 位台灣線上影評人共同評選,2021 最好看的電影有哪些?有哪位導演入選兩部電影?台灣國片又是誰居冠?最完整的年度盤點、最詳盡的十大榜單,讓影迷們一次補齊想看的片!
2021 彷彿已經是上個世紀了,在跨年夜以 Netflix 上的《犬山記》(二刷)和《失去的女兒》做了個完美的了結。然而,良夜不能留,2022 第一天旋即被年初的工作海嘯給打垮到現在,才勉強有時間爬梳整理過去一整年的電影紀錄。 翻了翻 Letterboxd 紀錄,我在 2021 大大小小看的片子大約三百部,也算是在疫情期間,社交活動銳減,加上換了個全時間在家遠端的工作後,難能可貴的生活節拍器。古人或以繩結記日,我則有幸能有影像為伴,繼續在光影中匍匐前進修行度日。 (more…)
除了招牌的黑色幽默、妙語如珠,與荒謬情境,以及毫不妥協的「粉彩式」美術設計和「置中狂」攝影構圖 ,威斯安德森仍然在這些浮誇的藝術表層下,去埋藏包裹他對藝術的致敬、對理想世界的嚮往、以及對創作者的包容、同理,與愛護。
丹眼看電影於去年底突發奇想,希望集結網路上各個平台角落的影評人們,合力勾勒出我們對過去一年全球電影的想法和喜好。本文匯集了 60 位台灣線上影評人的 2020 年度推薦片單,並透過簡單的統計與整理,得出加權統計後的推薦排序。文章後段並完整地呈現出所有影評人提交之完整片單,以期照亮影評喜好與關注之多元性,並促進電影相關討論。
2020的電影旅程 2020即將劃上句點,也意味著台灣防疫行動已屆滿一週年。今年勢必所有的回顧,都脫離不了全球肺炎疫情的影響,台灣雖無經歷封城之苦,但好萊塢大片接續延檔、前期影院仍有採取限制人數的措施,甚至連金馬奇幻影展都遺憾取消。但,隨著國內疫情趨緩,今年也迎來了國片的大豐收,屢屢創下票房佳績。年底的金馬影展和頒獎典禮,也成了世界上少數能夠如期舉行的實體活動之一。 (more…)
皮克斯入選坎城影展的最新力作《靈魂急轉彎》,由原訂的年中檔期延到年尾,終於與觀眾見面。跟美國比起來,台灣觀眾有幸可以進實體戲院觀賞這部電影,而這也是觀賞這部高水準動畫片的最佳方法 —— 《靈魂急轉彎》不僅故事說得巧妙、老少咸宜且具備皮克斯招牌的催淚元素,而且更展示了業界頂尖電腦動畫技術的發展進程,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溫煦陽光下生氣盎然的紐約街頭,以及趣味橫生的「靈魂世界」。 (more…)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