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一部乍看之下不怎麼起眼的青春小品,迎來了與《年少時代》同樣讓我五體投地、無可救藥地熱愛的一部五顆星滿分作品。《淑女鳥》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個大大的擁抱,溫暖、堅定、全然包容。它如此簡單,卻在不經意時打動人心;如此獨樹一格,卻又能引起每個人的共鳴;如此赤裸地面對青春的醜陋與不盡人意,卻不陷於自憐自艾的感時傷懷。在特效大片環伺的影視環境中,它卻以最通俗的少女日常,帶出最糾結的情緒堆疊,以及最豐富、多層次的觀影體驗。
《淑女鳥》是《紐約哈哈哈》女星 Greta Gerwig 的首部獨立執導長片作品,不但拿下了金球獎最佳影片,還一舉入圍奧斯卡五項大獎。喜愛看藝文獨立電影的觀眾肯定對 Greta 不陌生,她曾參與多部 Noah Baumbach 的編劇及演出,銀幕形象主要被定為在紐約追藝術夢的獨立新女性。然而,此次她將鏡頭轉往家鄉— Sacramento(加州的首府薩加緬度)這個被形容為「加州的中西部」的低調小城,重新探索2002-2003 導演當年高三時的迷惘與不安。
主角克莉絲汀堅持大家稱呼她為「淑女鳥」,中二症和表現慾正張狂,卻也直爽、俏皮、可愛。她總是亟欲展現自我、樹立自己在同儕中獨一無二的地位,以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對什麼事情都毫無畏懼。自命清高地勾勒一個不被現實綁住的理想自我,同時卻又深怕過於鶴立雞群。就在這樣矛盾的年歲,我們跟在她身邊引頸期盼她的理想能夠騰空展翅,卻也心疼她遲早會重重摔落在地。
不必懷疑,這就是一部青春成長電影沒有錯。雖然此類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但以女性為出發點的,且不將焦點全然放在同儕拉扯或初戀情懷的更是少之又少。前些年我們看到了難能可貴的《女孩愛愛日記》,以少見的坦然筆觸暢談少女性慾的啟蒙。又,去年沒能在台灣上映的優秀喜劇《最佳閨密》,也把少女青春期的不安與浮動拍得令人同理疼惜。而《淑女鳥》作為一部類型電影,雖然題材大致似曾相似沒有太多刻意的標新立異,但整體的細膩度跟真摯情感,以及涵蓋整個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愛慕和疑惑,使這部作品得以真正凸顯而出。
「我真希望我能經歷一些什麼」,是淑女鳥開頭的埋怨。但作為觀眾來看,這些高三生必經的日常繁瑣,雖像是固定公式,卻也讓人忙得不可開交。導演將一年的高三精華,濃縮成一個半小時的青春之歌。上課、考試、作弊;社團、公演、打工;聽演唱會、逛街、開趴;轟轟烈烈的初戀、驚心動魄的背叛、放學回家的恬淡腳步;跟同儕們無所事事膩在一起、跟死黨們聊些沒營養的話題;感恩節大餐、耶誕樹下開禮物、新年連假、聖派翠克節;抽菸、呼麻、初嚐禁果;畢業舞會、考駕照、申請大學。前一個場景還沒結束後一個活動就接踵而來的俐落剪輯下,浩浩蕩蕩地走完這趟成年禮。觀眾隨著音樂輕盈搖擺,隨著角色搖搖晃晃在家鄉的街上溜達,猛然之間卻也就跌跌撞撞地一頭奔進了名為成長的大城。
難得有將青春刻畫得如此真實不浮誇、在每個庸俗的細節中卻閃耀著熱情光芒的作品。而且它厲害的是,談的遠不止青春成長而已。其中一大亮點,就是淑女鳥與母親亦敵亦友的親情。她們像是一對最心有靈犀的姊妹,就像鏡中的自己,最瞭解對方,卻也因此把彼此傷得遍體鱗傷。在車上、在賣場,前一秒還尖峰相對,下一秒就成了心腹知己(開場車子那場戲,絕對可以放在編劇、導演、表演的教科書裡頭)。愛恨交織的對稱性,在上下兩代的垂直映照中,顯得更加揪心。
我們都知道媽媽都只是祈願女兒得到最好,女兒因愛的凝望而生的壓力卻也比什麼都大,那何嘗不也是因為我也在乎你呢?但我們也深知,真正的愛雖然是無條件(unconditional)的愛,但絕非不帶批判(uncritical)的愛。在這樣互相傷害的過程中,我們都為她們感到害怕—害怕哪天真的會傷到再也回不去了。這樣的批判有的時候勒得太緊,「難道妳就不曾沒收好衣服就睡覺嗎?」,精彩絕倫的被動式攻擊(passive aggressiveness)之餘,我們都需要喘息的空間,就像淑女鳥說的「我還是希望得到你的肯定呀」。「我真希望我你喜歡我」,「我當然愛妳呀」,「但…妳喜歡我嗎?」精彩的母女拉扯,讓人想到《親愛媽咪》中燦爛又極具毀滅性的母子情深,其實在學習愛人以先,我們也都在學習如何被愛。《淑女鳥》中的愛是超越戲劇功能的人性揭露,讓人看清親情有時髒亂淌血但也無可取代的面貌。
除了青春成長跟親情羈絆之外,第二層探討的則是對家鄉的愛。「我看起來像是薩加緬度人嗎?」電影的第一句話馬上勾勒出人與地景的繾綣關係。整部片我們都看著淑女鳥亟欲展翅離巢,飛離這個早已太過狹隘、會令靈魂窒息的鳥地方。「我想要離開薩加緬度,前往有文化的城市」,在她的想像中,人生在外地才有未來,才是夢想可以落地扎根的地方。然而,離開帶來的距離,才把事物真正的角度(perspective)給完整呈現出來;生命中孰重孰輕,其實她早已默默知道,否則也不會默默就循著聖樂吟唱,踏進她最熟悉的教堂。導演透過修女的口,暗自透露出她自己的體悟:專心與愛往往是一體兩面。從片中薩加緬度的每個可愛角落,我們看見導演在細膩觀察中,流淌出專注的愛。我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那個兒時的家鄉或心靈故居,儘管自己心理或地理上早已脫離,但我們的心也早就有一塊永遠屬於那兒,不時地吹動那鄉愁的風鈴。
第三層,則是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二話不說的同理與包容。這部作品雖然是以喜劇為主幹,但越到後來,會發現其實在歡笑的外表下,每個人都有要面對的生命困境。單親、貧苦、憂鬱、失業、患病、孤立。在這平庸的小鎮中,空氣中瀰漫著 911 後的陰霾低迷,這群心靈有缺口的人,也許這輩子注定要傷好幾顆心、注定達不到別人的期望、注定終其一生平庸。《淑女鳥》不帶成見地唱著淡淡憂愁的生命之歌,讓這群平庸的生命在此匯聚、擦撞,竟也擦撞出美輪美奐的火花。
這部片毫不避諱地談成長與人生當中必定遭遇的悔悟跟失落。那種與家園和階級脫離不了關係的世代焦慮,更是人類存在最深層的恐懼之一。差強人意的自卑感以及不被接納的失重,似乎是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曾體會過的內心幽鳴。我們總期待自己能夠出人頭地、獲得他人的肯定,我們總期待長大的世界會不一樣,但奮鬥幾回後卻好像怎麼樣都注定失敗。這樣的母題其實從片頭的開學蒙太其,就已經默默透過神父的口白精巧點題:「我們深怕我們永遠脫逃不了過去的束縛。我們深怕未來所帶來的未知。我們深怕我們不會被愛、被欣賞。我們深怕我們不會成功。」兒女深怕父母不以我們為傲、父母深怕自己為兒女做得不夠;少年為自己的性向感到懊惱、大人卻也羞愧於自己沒能早點讓家人搬到更寬敞的房子。在這樣的惶恐、失措、愧疚的當中,《淑女鳥》輕輕地說了一聲:「It’s OK,沒關係的」。
這部片就像當淑女鳥的朋友來找他傾吐心事而崩潰時,她二話不說將他大力擁入懷一樣,或是當她父親為淑女鳥完成一樁小小心願她同樣緊抱著他一樣;這部電影就是那麼一個毋須多言的溫暖擁抱,撫慰著觀眾所有心理最深的遺憾和悲痛。它給了我們一個包容與接納自己的機會。在同儕中沒那麼出眾沒關係、生活不怎麼精彩也沒關係、家庭關係不完美也沒關係、甚至感到悲傷也沒有關係—「畢竟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注定快樂」—簡而言之,接納自己就是自己,it’s OK to be yourself。淑女鳥一開始總是想要成為別人眼中喜歡的模樣,逐漸地,她才慢慢曉得,原來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名字、堅持自己喜歡的歌、堅持自己想參加舞會,才是真正需要勇氣的事情。現實中,人生確實沒有那麼理想,甚至讓人有點小失望,但卻也沒那麼不堪。在這麼坦然的現實主義中,卻又難得不自溺於憤世嫉俗之中,始終保持著詩意輕談的口吻,超脫時空地投遞慰問與同理,才是這部片最閃耀動人的片刻。
作為這部片的編劇兼導演, Greta Gerwig 當然是居功厥偉。他的劇本看似是將青春的軼聞片段拼貼成逗趣的生活寫照(slice-of-life),實然是多層次且費心雕琢的細緻藝品,投射出普世的人類經驗。熟悉的成長元素,在她的手中顯得如此自然、溫煦、真摯,有搞怪的趣味,又有富有洞見的慧黠觀察,誠然為青春成長的電影類型,吹進了一股新鮮的氣息。她對世紀初那個時代的記憶再現,也再次透過對細節的堅持而傳遞出濃烈的情感。她所設計的角色們,不論戲份多寡,都有自己閃耀的精心時刻,各個獨特又迷人,令人信服。Greta 初次獨立執導,就成了奧斯卡歷史上僅僅第五位入圍的女性最佳導演,前途不可限量。她也已透露,她預計總共要拍四部發生在薩加緬度的故事,《淑女鳥》只是第一部。鬼塔四部曲實在令人期待!
在演而優而導的 Greta 執導下,這部片的演員們也各個都表現卓越,整體卡司水準非常高而整齊。看他們互相激盪情感、拋接對白,非常過癮。領銜主演的愛爾蘭女演員 Saoirse Ronan(瑟夏羅南)實在是好萊塢最有潛力的實力派女星之一,年僅不到 25 已累積三項奧斯卡提名。從《贖罪》的一鳴驚人,到《愛在他鄉》的質樸與內斂,再到《淑女鳥》的古靈精怪,表演的力度和廣度頻頻讓人讚嘆。熟悉幕後這位害羞演員的人,就會知道她與劇中淑女鳥的個性簡直天差地遠,而一口流利的美國腔調也完全聽不出愛爾蘭的韻味。她飾演的高中生,有那種時而純真時而自我感覺良好的不羈,無論是情緒高張的爆走戲或是黯然神傷的靜默,都是硬實力堆疊出來的信手拈來。
飾演母親的 Laurie Metcalf 則是多年來潛心劇場的硬底子演員,很高興這次她的演出有被大家認可,甚至我認為是奧斯卡女配中最強的演出。要拿捏這樣的角色實在不易,一不小心就成了單面向的壞人。但她卻讓人同理也同情為人母的複雜心情。在管教與放手之間,都讓人感受到是源自於一種難以言喻但不證自明的愛。幾幕與女兒的對手戲,讓人看了十分心疼,我們看得到她嚴厲的面孔下,偶爾閃過的一絲自責與自我懷疑,肢體語言也道盡了那種無奈和不知所措。最後機場的那場戲,母親在女兒面前構築的堅強終於瓦解,她也終於能夠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每次看到那一幕,我都忍不住泫然淚下,看一次哭一次。
飾演爸爸的 Tracy Letts 則是一大驚喜。平常看慣了他演反派或威權角色,這次則是扮演著一個默默在旁守護女兒的淡然老爸。他的幽默、他的憂傷,都是如此恬淡,卻也恰巧扮演了家中的潤滑劑。幾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像是伸手幫女兒撥開髮尾以免碰在蛋糕上,或是撞見兒子與他應徵同一份工作時卻仍專注幫兒子調整衣領誠心祝福,是如此令人動容。飾演淑女鳥死黨茱莉的 Beanie Feldstein(是《華爾街之狼》Jonah Hill 的妹妹耶!)也靠這部片走紅了,真為她感到開心。她是這部片的純真錨點,這個可愛純樸的小胖妹角色,不僅只是為了襯托主角,其實他更化身為許多「差人一等的綠葉」的代理人,在短短的戲份中我們也看到了這個角色的立體程度。
淑女鳥的兩位男友,分別找來了《海邊的曼徹斯特》裡的悲情姪子 Lucas Hedges ,以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少年才子 Timothée Chalamet,兩位分別在這兩年入圍了奧斯卡獎,在本部片中也飾演了跟他們代表作中差異甚大的角色。Lucas 的角色是有點傳統又害羞、不善表達的溫情大男孩,而 Timmy 則在這邊耍酷扮起了自命清高的左派覺青。他們恰如其分地填補了淑女鳥青春的純情戀曲,兩種渣男卻有截然不同的滋味。兩者的演出也都非常吸睛,特別是前者的一段劇情轉折,讓人看了倍感揪心。
攝影也值得一提,整個畫面溫暖而乾淨,帶有一種回憶的夢幻感。攝影師 Sam Levy 雖然使用數位攝影機拍攝,但加入了底片顆粒般的濾鏡調色,不說還讓許多人誤以為是以底片機拍攝呢!導演曾在訪談中提到,她刻意減少使用手持攝影,為了是要營造出一種很穩定而精確的構圖,每一個鏡頭她都希望帶有畫作般的結構。也因此這部片的一些對稱和構圖,也帶有一絲魏斯安德森的影子。剪輯師 Nick Houy 亦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個半小時內以穩健而完全不拖泥帶水的節奏,快速地剪出了精彩的青春故事。整個敘事節奏非常明快,一邊信賴觀眾夠聰明能夠跟上步調,同時也隱喻了青春期賀爾蒙影響下的善變情緒,常常前一幕畫面還沒咖掉,下一幕的對話就先出場了。這種的跳躍動感,傳遞出青春的狂躁與不安,又似乎像是當我們回憶青春金華歲月時,那些總是在腦中接連閃過、歷歷在目的畫面片段。
美國詞曲創作人 Jon Brion 曾為《王牌冤家》編寫配樂,這次他的原創音樂,雖然主要就兩三個主題在做變奏,但也很精準地抓住了整片輕鬆卻不失深度的靈魂。動感的管樂切分音,對上在正拍上的小鼓拍點,儼然形成了一首昂首闊步的青春進行曲。木吉他的怡然自得,配上暗示著狂野反叛的電吉他,刷著隨性的生活步調。單簧管與鋼琴的三連音來迴擺落,帶有爵士的從容味道,如時光的落葉散落一地,驀然回首卻怎已枯了枝椏。而較少見的鋼琴八度連滾音,彷彿腦中海馬迴中的餘音繚繞,完美賦予了懷舊與鄉愁的獨特聲響。
寫了這麼多,其實還是不太能精確地說出我看這部片的五味雜陳。它是多麼豪無條件地溫柔、多麼理直氣壯地癲狂、又多麼不假思索地真摯。它告訴我們要多一點同理別人,也更少一點苛求自己。它告訴我們家的意義是什麼,以及家人之間的愛為何如此醜陋。它鼓勵我們放下那些回不去的從前、放下那些悔不當初的執念。《年少時代》裡有句台詞說:「不是我們把握當下,而是當下抓住了我們!」這部片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當鄉愁的滋味毫無預警襲來,我們回憶中的家,和過往一切好的壞的的點點滴滴,雜沓紛飛地堆滿腦時,那就是我們一夕之間發現自己再也回不去的時刻。
那就是成長的頓悟,讓人充滿感恩又全然釋放。我們知道一切再也不會一樣了,所以讓我們好好痛快地大哭一場、話別青春,以及那些永遠無法真正被取代的兒時夢想。讓我們重新粉刷自己內心的牆,以潔白的新漆蓋掉那些年少輕狂的塗鴉和星芒。因為知道過去林林總總的歡笑與淚水、那些曾有的憧憬冀望,雖未能發芽破土,但都化做養分滋潤了我們,使我們成為今日的樣子。我們可以放心出走與道別,因為無論我們到哪,我們都是所有過去一切際遇和環境的加總。而心裡一旦有這樣的底,就可以放心展翅。因為就算離家再遠,你的一部分會永遠依偎在家,家也就成為了你的翅膀。
而最重要的是,懂得接納每個時刻,那最好的自己。
Hi, I’m Christine.
3 thoughts on “《淑女鳥》Lady Bird:每個時刻,都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