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獎』(以前叫做『金衛星獎』)為每年由美國國際媒體學院(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頒發的電視、電影獎項,這邊僅列出電影方面的入圍名單。基本上是個大拜拜的概念,由這群在美國媒體圈的本地及外籍記者們投票產生。有入圍有存在感,沒入圍也沒關係,看看就好。今晚要出的紐約影評人獎還比較有影響力。(完整入圍名單請見下方) (more…)
第 34 屆獨立精神獎(Film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於今日凌晨揭曉入圍名單。與先前介紹過的哥譚電影獎一樣,獨立精神獎也致力於鼓勵、表彰低成本(低於兩千萬美金)、獨立於大製片商的獨立製作。往往每年只需將此二獎項的入圍片單看過一遍,便能補齊整年度的優秀獨立作品。 (more…)
英國獨立電影獎(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 BIFA)也是每年獎季頭幾個風向球之一,接續美國「獨立電影哥譚獎」,同樣作為鼓勵獨立製片與小型製作的電影獎項,則將焦點投注在大西洋的彼岸。每年的入圍名單由英國獨立電影協會隨機抽選 200 位會員(大多為英國電影工作者及過去的入圍與得獎者)評選而出 16 個獎項的入圍者,並由上千名全體會員以及評審團共同選出最終名單。 (more…)
每年十月底左右,在經過一整年各個國際影展的醞釀後,邁向隔年二月的奧斯卡金像獎的「獎季之路」正式開跑。打頭陣的就是由美國獨立製片協會(IFP)所頒發的哥譚電影獎(Gotham Awards)。該獎項專門鼓勵小成本的獨立製作美國電影(獨立募資、製作、發行的非片商片)。趕緊來看看今年影評人們選出的優秀小製作有哪些! (more…)
每年秋天的義大利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美國特柳賴德影展(Telluride Film Festival)、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影展(TIFF),某種程度分別象徵了從藝術到商業、從業界到大眾,許多電影選在此時首映曝光,若媒體與觀眾喜歡的話,便可以順勢開始累積聲勢直衝奧斯卡。所以,此夏秋交替之際,便被稱為奧斯卡獎季的第一階段,除了少數幾部片之外,大多數的獎季競逐者都已浮上台面。接下來第二階段便是十一月,由紐約影評人協會等各地區性影評人獎項逐一頒出的時刻。 (more…)
明天就是久違的奧斯卡獎了,以美國上映日期為準的 2017 最佳電影們,將一較高下。以往「老、白、男」的會員形象,在近幾年美國影藝學院大幅引進年輕、多元種族、女性會員的努力之下,所謂「奧斯卡口味」也早已不同。從去年《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擊潰《樂來越愛你》奪得最佳影片,就可一窺端倪。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