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奧斯卡獎已於前天關閉投票,並將於下週揭曉完整入圍名單。不管影評們再怎麼愛《牧師的最後誘惑》,在獎季的最後階段仍然是取決於美國電影業內人士的偏好。畢竟,奧斯卡入圍名單,就是各個部門(如導演、編劇、演員等)各自投票評選而出,要入圍必須要獲得同業的肯定。這時,各工會獎所提出的入圍名單就是一個最好的參考指標。本文特別統整了 12 大工會截至目前所提出的入圍名單,可以一虧真正的電影圈內人所支持的是哪些電影。 (more…)
有在追影視新聞的人應該知道,金球獎是由 90 位派駐好萊塢的(大多是老白男)外籍記者所組成的「好萊塢外媒協會」(HFPA)所票選而出。也就是說,他們的口味既不代表影視人員,也稱不上是美國觀點,基本上跟奧斯卡會員幾乎是零重疊。過去他們被詬病的是,往往好大喜功、喜歡頒給新秀來彰顯自己的新潮,也喜歡頒給明星來沾沾星光。不過作為數一數二大型的直播典禮,仍不能否認金球有一定程度的風向影響力,明天剛好就是奧斯卡開始投票的頭一日,對於今天的結果,想必會讓一些投票會員的意向有所變動。 (more…)
2018 年,似乎跟每年一樣,一晃眼就過了。今年掐指一數,短片長片、老片新片,林林總總加起來看了大約 190 部電影。雖然跟一些學生或是專職影評人、部落客比起來,或許還有很多遺珠未能趕在年底前看盡,但不免俗地在此整理出今年我私心認為最值得推薦的十大電影。 (more…)
每年奧斯卡獎季走到年末,就是開始盤點各個影評人獎項的頒獎名單,並且試圖從當中找出一些能夠預測最終大獎得主的蛛絲馬跡。以下整理了今年度目前開出來的各影評人協會獎(不包含以特定人種所組成的協會,如非裔美籍影評人協會、女性影評人協會)所開出來的主要獎項名單: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配角。(名單將持續更新) (more…)
今年奧斯卡修改了規定,統一於 12/17 公佈了該年度奧斯卡獎的幾項「短名單」,等於是第一波的篩選,包含了眾所矚目的最佳外語片,以及最佳紀錄片、最佳視覺特效、最佳妝髮、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歌曲,以及三個短片獎。 (more…)
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在稍早宣布了今年的工會獎入圍名單,也象徵了獎季進入白熱化的第三階段!繼秋季影展與影評人協會獎的前哨之後,至此我們來到了工會獎的時期,就可以一窺奧斯卡會員們,可能比較喜歡哪些電影。 (more…)
*最佳影片(戲劇類) 《黑豹》 《黑色黨徒》 《波希米亞狂想曲》 《假若比爾街能說話》 《一個巨星的誕生》 . *最佳影片(音樂喜劇類) 《瘋狂亞洲富豪》 《真寵》 《幸福綠皮書》 《愛滿人間》 《為副不仁》 . *最佳導演 《一個巨星的誕生》 《羅馬》 《幸福綠皮書》 《黑色黨徒》 《為副不仁》…
如同近期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與《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韓國電影不惜將鏡頭指向國家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揭露人性的醜陋面、凝視歷史的傷痛,透過面對問題,進而反思現今的我們該如何自處,望向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mor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美國電影學會照慣例在每年會公佈十部推薦電影和十部推薦影集。作為獎季時程上第一個由好萊塢電影圈人士所評選的獎項,AFI 對於奧斯卡的預測力一向非常準,像是去年的 10 部最後就有 7 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
進入 12 月,代表獎季的第二波即將開始,美國各個全國性及區域性的影評人協會紛紛拋出風向球,繼秋季影展後,我們將會更清楚影評人們心目中的年度優秀電影大致上有哪些。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獎(WAFCA)、底特律影評人協會獎(DFCSA)、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AFCC)也紛紛開獎,雖然相較紐約、洛杉磯、波士頓等影評人協會而言,這幾個協會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但在這波影評人獎季初期,若能帶動一些尚未炒熱的電影或影人,至少曝光率對日後的獎項上絕對有所助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