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展第四屆『亞洲電影觀察團』之所見所聞

專題 影展

去年有幸獲選加入第四屆亞洲電影觀察團,與一群原本陌生,但同樣對電影感到熱情的影迷們,花了三個週末關在金馬放映室內馬拉松式看了九部電影、再花了三小時討論激辯,最後評選出 2018 年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雙得主-《重返天堂之城》《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如今適逢第五屆招生之際,約略寫下去年從申請到最後頒獎的相關回憶,供有興趣者參考。

【活動簡介】

金馬影展自從 2015 年起,每屆都招募一批二十來位的電影愛好者、評論者,組成所謂的「亞洲電影觀察團」(下簡稱亞觀團)。旨在推廣較少媒體曝光度的亞洲作品,並由入選奈派克的影片中,評選出由影迷角度所出發的獎項-亞觀團推薦獎(按:奈派克 NETPAC 全名為亞洲電影促進聯盟,在全世界各大影展皆設立奈派克獎,用以獎勵新銳導演。金馬影展是目前台灣唯一頒予 NETPAC 獎的影展。)

這個活動目前邁入第五屆,活動規劃與規模逐漸成熟,讓影展、影人、影迷的三方互動多了更多可能性。影展方精心選片與規劃媒體茶敘,讓亞觀團能夠搶先觀賞影片、並透過網路文字作為討論的帶動者,也同時可以直接與影人進行簡單訪談,更深入瞭解影人的創作歷程,在觀影之外有更立體的產業認識。另外,也透過亞觀團內部的公私交流,可以知曉其他評論者的獨到觀感、彼此切磋砥礪,更能夠成為日後跑影展的好夥伴。

在隔年奇幻影展上不期而遇的亞觀團夥伴們

根據金馬官網,本屆課程與活動包含:

10/12(六) 影展面面觀。影評細細談(課程)
10/13(日) 奈派克獎入選影片搶先看
10/19(六) 奈派克獎入選影片搶先看
10/20(日) 奈派克獎入選影片搶先看
11/02(六) 評審會議
11/07-24 影人面對面(媒體茶敘)
11/20(三) 奈派克頒獎典禮

大致上是透過兩個完整的週末,紮實地看完約略 10 部電影,另外也包含由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老師和資深業界人士的課程。第四亞觀團的課程內容,即是請到資深媒體人項貽斐老師來講授訪談寫作技巧,另外也請到前幾屆的學長姊,來分享參與國際影展的經驗。

關在金馬試片室兩個週末後,即會進行一個下午的評選會議。幾個小時間 20 來個人輪流抒發己見,透過一輪又一輪的投票逐漸篩選出脫穎而出的作品。雖然在辯護與質疑之間往往鬥得酒酣耳熱,但大家皆是言之有物、觀點新鮮,聽著聽著只覺得大家臥虎藏龍、令人心生景仰,著實是不可多得的精彩辯論大會。同時也會深深體會在影展/電影獎擔任評審,是多麼困難卻開心的一件事。

 

評選會議一景

在評選出推薦講得主後,會需要保密幾週,直待影展中期的奈派克頒獎典禮時,才會由金馬主席當眾揭曉。亞觀團也有幸可以參加奈派克頒獎典禮,可以在現場直擊影人的驚喜和光榮,對於新導演來說,可以獲得代表著影迷認同的亞觀團推薦獎,應該也是一個意義非凡的鼓勵。2016 年時,張大磊《八月》獲得第二屆亞觀團推薦獎,導演曾說這作為該部片的第一座獎項別具意義。而《八月》最終也順利擒下第 53 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和最佳新演員。

目前四屆的亞觀團推薦獎得主如下:

  • 第一屆-《路邊野餐》(中國/畢贛)
  • 第二屆-《八月》(中國/張大磊)
  • 第三屆-《祝你生日劊樂》 Happy Bus Day(韓國/李昇源)
  • 第四屆-《重返天堂之城》Nakorn-Sawan(泰國/Puangsoi AKSORNSAWANG)與《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With All My Hypothalamus(菲律賓/Dwein BALTAZAR)

另外,在影展期間,也會不定期舉辦所謂的「影人面對面」,亦即與奈派克入選影片的訪台影人們(導演、演員等)有近距離訪談、聊天、互動的機會。這部分因為大多為週間下午的時段,因此採報名制,不一定要參加。但當然有機會在第一線聆聽影人的創作歷程,同時也可以給予一些賞析回饋,也是極為可貴的機會。

影人媒體茶敘現場

最後,除了活動大綱以外,歷屆的亞觀團也都會有一些隱藏版的活動好康,讓團員有更全面觀摩影展各大小活動的機會。不過由於每屆情況不同,是否會參與到一些 bonus 活動,則請以金馬官方消息為主。至少可以確定的是,亞觀團大家混熟後,各種吃貨團、宵夜團、喝酒團、觀影團(甚至是唱歌團?!),絕對是少不了的!

亞觀團成員與《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合影

 

與《重返天堂之城》導演吃午餐

 

與團員們一同去夜唱

 

在團員家中舉辦私人電影放映會

【篩選過程及面試要點】

在報名資訊中,主要僅規定報名者須年滿18歲以上,並且須全程參與(課程、看片及評選會議的部分)。因此,只要符合以上兩點,都非常推薦大家報名,完全免費!在報名時,主辦單位會要求報名者一併提供近期的影評或相關文字作品,不一定要是公開於網路上或是實體發行過。因此,這門檻可說是相當低,若平常沒在寫文,也可以趁報名截止前寫個一兩篇。

綜觀歷屆入選成員,雖然有許多是本身有在經營電影相關部落格、臉書專頁、或是曾在各大媒體平台投稿的影評/寫手,抑或是電影及多媒體產業的學生與任職者,但其實也有許多其他各領域的人士,似乎金馬有特別用心在容納更多元的聲音。以第四屆為例,除了有紀錄片工作者、電影發行商、演員、記者、影評人、Youtuber 之外,另外也有外交領域、機械、生醫領域的學生,以及任職於法界、政治界、公家單位等的專業人士。

第四屆亞洲電影觀察團全體合影

實際報名者不清楚,但透過書面資料篩選一波之後,會有約莫 40 位進入第二階段的面試。面試不必過度緊張,但事前稍微準備一下是必須的。不管是何種面試,自我介紹以及報名動機,應該都算是必問考題,在這邊也不例外。至於其他考題,基於保密原則我就不詳述了。但,提示大家可以朝活動名稱「亞洲電影觀察團」的方向去準備(「亞洲」、「電影」、「觀察」三大關鍵字)。但我想主辦單位最重視的,應該還是報名者是否確實可以全程參加,並且對於電影是有想法且言之有物的,其餘就當作聊天吧!

第四屆亞觀團最終有 23 位通過面試、入選為觀察團員。團員簡介請見金馬官網介紹

看片完的續攤


【推薦獎評選過程】

2018 年入選奈派克獎,亦即亞觀團全數觀賞評比的九部電影包含:《老大人》(台灣)/《G殺事件》(香港)/《柔情史》(中國)/《淨化萬事屋》(日本)/《女高校生死了以後》(南韓)/《幻土》(新加坡)/《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菲律賓)/《重返天堂之城》(泰國)/《暗魘迷宮》(印度)。

大多數影片皆是搶先台灣的觀眾欣賞,得以在最不帶預設前提的狀態下,以平常心賞析。最終本屆由業界評審評選而出的奈派克獎頒予了菲律賓的《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亞觀團成員最後則是透過三個小時的討論、四輪投票產出了雙得主—除了一部是與奈派克獎重複的《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另外一部推薦獎得主則是泰國的《重返天堂之城》。值得一提的是,兩部作品都是由女性導演執導。

基於保密原則,在此不便透露太多評選細節(也因此以下言論僅代表個人立場)。大略來說,有兩部片是獲得比較少支持者的,包含了台灣的《老大人》以及日本的《淨化萬事屋》。這兩部作品雖然還算完整、潛力十足,但缺乏亮眼之處,點到題卻不夠深刻,以致於無法在其他作品當中脫穎而出。香港的《G殺事件》有部分團員熱情支持,雖然大家認可其大膽風格的嘗試,以及貼和香港都市病的當代狂躁,但片中各種類型與元素的橋接拼湊,感覺還可以更加成熟;英文字母「G」的聯想運用,也無法匯集成更加明確與有力的核心意旨。《柔情史》同樣也是反應兩極之作,演員的表現備受讚譽、母女之間刀子嘴豆腐心的情緒勒索也犀利精準,但最終卻難逃自溺的質疑,以食物為名的章節分割也顯得多此一舉。

獲得盧卡諾影展金豹獎的新加坡電影《幻土》以填海造地來探討新加坡多元而複雜的國土與族群,對國族情感與身份失根有精闢的著墨,但其最終走向魔幻寫實黑電影的視覺意象,似乎也喪失了敘事的一致性。南韓的《女高校生死了以後》與印度的《暗魘迷宮》是兩部技術層面整齊而高水準的類型電影,非常值得台灣電影效仿,也讓人佩服兩國電影工業的成熟。然而或許是片長過長、抑或許是缺乏更大膽的創作選擇,隨著討論的進展,這兩部片的支持也無法延續到最後。

《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透過城市裡四個孤單男子的角度,去型塑出各種對於愛情的追求與迷失其中的想像,有肉體情慾、有心靈羈絆、有無盡服侍、有強行佔有。由女導演視角述說男性對愛情的渴望,同時也以精妙的劇情安排,帶出夢幻與現實的落差失足。夢幻絕美的霓紅燈光下,馬尼拉的街景如此讓人怦然心動,同時也道出了茫茫人海中只為遇見你的酸甜渴望。

《我們想像中的愛情》導演 Dwein BALTAZAR 及男主角 Dylan Ray TALON(XXY/攝)

《重返天堂之城》同樣玩弄著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以自拍的家庭錄像和劇組事後拍攝的畫面交替剪輯,模糊了劇情片和紀錄片的疆界。片名取自曼谷北方約兩百公里的泰國城市北欖坡,直譯即為「天堂之城」,導演在片中化作角色,返家奔喪,並在天堂之城的河流舉行葬禮,送故人最後一程。這部片談的是主角(即導演)回到家鄉後如何一邊哀悼、反芻著喪母之痛的自我呢喃。

《重返天堂之城》導演 Puangsoi Rose AKSORNSAWANG(XXY /攝)

這部片讓我想起了 2012 年的紀錄片《莎拉波莉家庭詩篇》,透過重述、重現重繹過去,電影凝結了那個平行時空,現實得以與虛幻錯位交替,在剪輯室中,電影成為了最佳的送別之旅。那些記憶是如此鮮明,日常的瑣碎拼湊出了缺席的母親肖像,以濃濃的思念與思鄉之情,反覆繾綣沈浸在過去的回憶與當下的忖度,將電影從旅外習得的技藝,轉化為療癒的出口。這是一部談家庭、談親情、談離鄉、談失根的作品。很私密、有點粗糙,但滿溢著赤誠之情。

兩部作品在視覺上都非常美,但團員們也有提到各自的一些缺點。像是《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中的開場和結尾欠缺獨創性和質感、當中的女性角色被過度物化與平面化、四位男主角的比重分配不均等等。而《重返天堂之城》則有人批判其破碎性容易迷糊焦點、以自身的哀悼故事取材亦有容易淪為賣弄傷懷,同時也有團員認為它介於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的模稜兩可,也是一種便於卸責的取巧防衛機制。

在前兩次投票後,已經先篩選掉其他的作品,我們花了好多力氣跟時間,在這兩部之間來回辯駁了好幾次。最後,經過又兩輪的投票,皆產生同票數的結果之下,決定破天荒頒出「雙蛋黃」的亞觀團推薦獎,讓兩部作品並列獲獎。這對於大多數的團員,想必是一個意想不到、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此番評選也算是圓滿落幕。

在評選會議結束後,亞觀團的階段性任務即已完臻。直到奈派克頒獎典禮揭曉得主之前,團員必須對評選結果完全保密,實是個有趣的體驗。而在頒獎典禮上,能夠將榮耀帶給我們所喜愛所欣賞的電影/影人,也有一種欣慰的滋味。

奈派克頒獎典禮

最後謹附上筆者當時為這兩部片所提供的推薦短語(所有團員的評語,也可以點此閱讀):

 

《重返天堂之城》Nakorn-Sawan

《重返天堂之城》劇照(金馬提供)

大膽地融合了家庭錄像、重現影像、相片及錄音等媒材,《重返天堂之城》將電影化作療程,既是療癒的過程,也是療癒的成果。優美、溫煦、赤誠、私密,透過迷濛如詩的反覆沈思,過往的悔悟與傷悲逐漸釋懷,並且暗示我們:在平凡靜好的日常中,一直都閃爍著帶有盼望與力量的微小光芒。

Boldly blending home-videos, re-enactment footage, photos, and voice recordings, NAKORN-SAWAN takes us on a therapy session through film, that feels as much a process as a destination.
Beautiful, gentle, candid, and intimate, this mesmerizing rumination finds peace with past regrets and grief, and hints at glimmers of hope and strength that we can gather from every-day life.

 

《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With All My Hypothalamus

《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劇照(金馬提供)

透過精妙的結尾設計,將四條劇情線一下子收聚,也令整部片隨之昇華。本片精準地捕捉了愛情與親密關係的諸多樣貌、層面,與階段,並向所有城市中孤獨的靈魂們發出溫情呼喚,鼓舞著我們繼續奔走在愛情的追尋之旅上。因為,快樂與幸福的美好結局確實存在,即便只是在電影之中,但或許這已然足夠。

With a genius ending that ties together four plot-lines and ultimately elevates the whole film, WITH ALL MY HYPOTHALAMUS nails the full spectrum of love and intimacy, and beckons all the lonely souls of the city to push forth on the quest for love — because happily-ever-afters do exist (at least in movies), and maybe that’s enough to keep us going.


【後記】

短期內將二十個陌生人關在黑盒子裡,好像參與了某種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實驗。大夥兒們來自四面八方,來自香港與上海、來自各個專業領域,但一樣的是大家對電影的愛。經過兩個週末的密集閉關看片行程,外加令人精疲力竭的評選會議,雖然很累,但在整個影展結束後大家還有點依依不捨。透過這個活動,我們看了九部亞洲新銳導演的片,大多都是沒有聽過的導演所帶來的作品,而這樣子很純粹地、沒有預設包袱地跟作品直接產生對話,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

小小的試片室

非常感謝金馬提供這樣子的機會,舉辦如此有意義的活動。很開心那段日子當中,能跟各路好手討論電影、捍衛電影、批判電影、聊影展、影人和片商的八卦。能跟言之有物的人爭辯附和,真的非常滿足。也多虧了你們,在往後的日子中,我們常常能在各地影展和影院不期而遇。期待隨時再與你們共續前緣囉!

 

金馬獎頒獎典禮現場(XXY/攝)

 

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照片由游千慧提供)

 

金馬獎典禮後的台北大街(黃逸薰/攝)

 

 


 

【實用連結】

▍2018年第四屆亞洲電影觀察團-各團員介紹、片單推薦及獲獎影片之短評
http://www.goldenhorse.org.tw/academy/filmacademyplus/critics/history/1208

▍2019年第五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招募簡章
http://www.goldenhorse.org.tw/academy/filmacademyplus/critics/event/279

▍歷屆亞觀團介紹
http://www.goldenhorse.org.tw/academy/filmacademyplus/critics/

【延伸閱讀】

(以下文章作者,皆為第四屆亞觀團成員)

▍2018金馬影展/奈派克獎入選影片總評(文/彭紹宇)
https://star.ettoday.net/news/1293805

▍2018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奈派克獎9部入圍作品短評(文/XXY)
https://vocus.cc/@XXY2018/5bd20dbafd89780001549294

▍《重返天堂之城》:一個溫柔的思念之夢(文/壁虎先生)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8tghff/107832

▍離家更遠,更想拍家:訪《重返天堂之城》導演彭莎依阿克索沙旺(文/何阿嵐)
http://www.goldenhorse.org.tw/film/about/archive/related/1122

▍《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那些我們為愛所做的事(文/涂敏)
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3229

▍《女高中生死了以後/After my death》-最後推了一把的是…(文/李威佑)
https://www.viewmovie.tw/columns/216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